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7月2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開幕大展怎樣誕生的

    (續昨)清乾隆款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所用玉料本是邊角料,但經過玉工巧為施藝,創造了更有意境的工藝品,所以這件一級文物出現在設計展中。
    展覽不只看文物級別,更看重文物和主題的契合度。從北京到香港要經過長途運輸,我們在展覽籌備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文物保護問題,在此基礎上積極促成香港故宮為香港民眾服務方面的願望。
    中新社記者:赴港展出的文物如何進行輪換?
    任萬平:文物輪換基於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有機類文物如紙質或絹質類書畫,老話是“紙壽千年,絹壽八百”,這一類比較脆弱;再就是絲織品,如帝后服飾等受紫外線、光照等的影響也非常大,這些文物會輪換比較頻繁,尤其“國之瑰寶”中的書畫,一個月一輪換。全部展品分三期展出,絲織品展出三個月。
    無機類的文物如陶瓷、玻璃、琺瑯、玉器等,受外界環境影響不是很大,計畫一年一輪換。
    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清乾隆款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這樣的知名文物,展期為三個月。作為明星展品人人都喜歡,在香港展出一段時間滿足香港民眾的需求後,故宮博物院也要接待來自全國、全世界的觀眾,如果他們看不到珍品也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們採取了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執兩用中”,根據不同情況,採取適宜的辦法。
    中新社記者:數位文創方面,故宮博物院提供了怎樣的資源?
    任萬平: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後,故宮博物院陸續提供《紫禁城•天子的宮殿》《養心殿》《靈沼軒》和《韓熙載夜宴圖》等7部虛擬實境節目,以高精度數字影片形式向香港觀眾更直觀展現故宮文化遺產古建築群和院藏文物。
    故宮博物院還提供了《月朗風清暮合紫禁》《八大作》《故宮新事》三部視頻專題節目,聚焦故宮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以便香港觀眾瞭解到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文物修復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學術研究最新理念與成果。
    在參觀展廳中精美文物藏品之餘,意猶未盡的觀眾朋友可繼續通過故宮博物院官網(www.dpm.org.cn)、“數位故宮”小程式和“故宮出品”系列App隨時隨地“雲遊故宮”。
    “全景故宮”讓觀眾足不出戶,在香港就可沉浸式體驗故宮宮殿建築的宏偉壯觀與精工巧做,還可隨時切換不同季節,看雪景、賞春花。“數字文物庫”裡展出超過83000件各時代不同類別的故宮精彩文物。觀眾可以在“故宮名畫記”仔細欣賞品味院藏珍貴書畫影像,包括《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乾隆大閱圖》共600餘幅作品,數十億圖元的超高清影像足 以看清畫中每一個人物的表情。“每日故宮”App每日甄選一款館藏珍品,“故宮展覽”App讓香港民眾可以隨時走進故宮看大展。
    中新社記者:今後兩地故宮還會怎樣聯動?開幕展即將和香港民眾見面,您此刻有什麼感慨?
    任萬平:展覽運行一段時間之後,香港觀眾如有意見和建議,香港策展團隊會根據這些需求進行進一步梳理,故宮會一直保持和香港同仁的良好互動。以後可能會做故宮博物院的專項文物展覽,也可能進行聯展,發揮香港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優勢,經過相關策劃,讓故宮的文物和海外各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多角度共同呈現展示中華文明的主題展覽。
    故宮博物院王旭東院長說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是我們的分院。相反,雙方是夥伴關係,館藏定位互為補充。”
   香港故宮的展覽有很多創新角度,古與今的對話、東西方對馬文化的解讀等,都反映出香港中西文化交匯的優勢和特色。故宮博物院與在港的中國文化研究院合作,推出豐富多彩的文 化講座和教學資源“我們的故宮”。故宮的專家已為研究院“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供稿,為“我們的故宮”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身處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合作是雙贏局面。合作時雙方互相受到啟發,例如香港年輕人思路活躍,創造性更強,我們相對比較嚴謹,相互之間在學術和理念上都能有啟發和碰撞。
    接下來我們將再接再厲,精誠合作,把未來的香港故宮做得更好,讓中華傳統文化通過更多樣、更廣泛的管道進行傳播,滋養當代人的心靈。説明香港民眾真切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激勵人們再創輝煌。(續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