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6月1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玻璃碟見證中西方技術交流
    (續前)顔料珍貴。因為提取藍色的原材料來源於異國他鄉的天然礦石,資源稀少,開採也十分困難,極難獲得,故自古以來藍色在藝術家眼中是奢侈的色彩。據說,米開朗基羅未能獲得珍貴的顔料,他的畫《埋葬》未能完成;維米爾在繪畫中運用了極少的藍色為畫麵點綴,卻因此深陷家庭債務的泥潭。福州館藏的這件文物,以珍貴的玻璃原料為材質,融合古代比 黃金還貴的藍色顔料,通過被譽為“火中的指尖絕技”的料器工匠精湛技藝,成就了藍料精品,那更是貴上加貴。
    在全國博物館館藏文物中堪稱稀世珍品。20世紀90年代,國家文物局抽調資深鑒定專家組成了文物一級品專家鑒定小組,對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珍品進行鑒定。1995年,這件宋藍料菊瓣紋扣銀小碟被專家們一致鑒定為一級文物。
    中新社記者:這樣的一件料器文物是如何展現中華文明及中外科學交流的?
    張振玉:文物是在人類發展歷史中被創造出來的使用器物。它本身又是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這件宋藍料菊瓣紋扣銀小碟,展現了宋代繁盛的經濟文化面貌,農業、制瓷業等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反映了當時工匠的精湛技藝及時代藝術特徵,見證了中國玻璃、藍顔料的發展以及扣銀工藝的輝煌。
   菊花花瓣的造型在宋人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體現了宋人對菊花的喜愛。秋末開放的菊花象徵著高潔脫俗的精神,它符合宋代文人樸素、恬淡、自然的審美情趣。
   同時,料器製造業的發展也體現了中外科學文化的互相交流。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玻璃與西方玻璃的製作工藝不斷交流融合。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漢朝時西域各國就已通過絲綢之路將西方玻璃傳到了中國;唐朝時不僅陸上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來的還有天竺玻璃;兩宋時的大食諸國、清代早中期的西歐傳教士都曾將琉璃製作技術傳入中國,對中國的琉璃製造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西方玻璃製作工藝也有區別。中國古代出土的玻璃經鑒定多為鉛、鋇成分的玻璃,遇熱易碎裂,而且化學穩定性較差。中國自古以來還是一個尚玉的國家,但受限於玉石產量的局限性和地理上的分佈不均,所以中國古代的料器,尤其是戰國、漢代時期,多以模仿玉的特性為目標,料器的透光度比較低,色澤卻更加鮮艶亮麗。而西方的玻璃,一直以鈉、鈣玻璃為主,耐溫性能較好,對驟冷驟熱的適應性較強,透光性更好。
    中新社記者:料器稀世珍品何以穿越歷史時空,見證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鑒?
    張振玉:中國各地有不少的料器稀世珍品,如合浦漢墓出土了西漢深藍色玻璃杯、湖藍色玻璃杯等,據考證可能是受西方玻璃製造技術影響,採用本地原料燒制的產品。同時期的鉀矽玻璃在東南亞和印度也有發現。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武帝使人入海市璧玻璃”,就是從現在的北海出海貿易的。這些琉璃器是中國與海外進行商貿、文化和技術交流的重要佐證。
    東漢後,玻璃器皿大都從海外運來,從南方海口城市上岸而向北方傳輸。玻璃是易碎物品,陸上絲綢之路運輸困難,因而間接刺激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繁榮。
    中國多地考古發現有伊斯蘭玻璃,如河北定縣五號塔基、安徽無為宋塔、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和遼寧朝陽姑營子遼耿延毅墓等。
    1987年,法門寺出土了一件藍色幾何紋貼花盤口瓶。在國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柏林國家博物館、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等博物館收藏的伊斯蘭玻璃中,各有一件玻璃瓶的器型或紋飾,與法門寺出土的這件類似。有人根據運用在這些器皿上的熱加工裝飾工藝進行推測,這類玻璃器皿是伊斯蘭早期的作品。
  中國出土的伊斯蘭玻璃數量多,有可靠的年代和出土地點,多是精品。中國已經成為產地之外的最重要伊斯蘭玻璃發現地之一。
   伊斯蘭玻璃在中國大量發現,不僅為研究伊斯蘭玻璃本身提供了重要資料,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呈現。(續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