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4月2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人類早期文化交流
何時突破萬里阻隔

    【中新社北京4月15日電】(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從舊石器時代人類大遷徙開始到中國漢代絲綢之路之前,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文化交流的早期階段。這一時期,東西方文化如何突破千 山萬水的阻隔實現交流互鑒?就交流影響而言,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成果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考古學家韓建業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絲綢之路出現前的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歷史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東西方文化在起源上有何關聯?根據目前研究,人類社會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可追溯到什麼時候?
    韓建業:世界上的原生文明主要有三個,包括中美洲文明、早期東方文明、早期西方文明。其中,早期西方文明,不管是兩河流域文明還是埃及文明,文明之火都是由蘇美爾人“點燃”的。根據楔形文字的記載,蘇美爾人是“來自東方的黑頭人”,黑頭人即黑頭髮的人,蘇美爾早期的一些人形雕塑頭上就有黑色瀝青的頭髮形象。
    語言學家則認為,蘇美爾語與西亞古老的亞非語或後來的印歐語都沒有關係,而與東方的漢藏語系和阿爾泰語系關係密切。因此,蘇美爾人“點燃”的西方文明火種會否來自東方,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值得進一步研究。
    至於最早階段的東西方文化交流(不包括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遷徙),在新石器時代或許就已出現,但目前證據並不充分。就彩陶來說,在中國和西亞都至少產生於公元前6000年以前,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但實際上東西方彩陶流行區之間相隔數千公里,迄今並沒有發現它們彼此存在交流的直接證據。
    早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比較明確的時間應是從公元前3500年前後的銅石並用時代開始。
    中新社記者:您提出的亞歐大陸絲綢之路之前存在三大早期文化圈,在學界備受關注。這三大圈是如何劃分的?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韓建業:亞歐大陸是人類早期活動和發展的中心地帶,也是早期文明的主要舞台。早期人類文化頗多共性,但又異彩紛呈。可將全新世(距今約1.17萬年以來)至絲綢之路出現前(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的亞歐大陸大致劃分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國黃河和長江“大兩河流域”為中心的“早期東方文化圈”,以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小兩河流域”為中心的“早期西方文化圈”,以及東、西兩大文化圈以北以亞歐草原為主體的“早期北方文化圈”。
    全新世亞歐大陸三大文化圈形成的深層背景,在於自然地理環境。早期東西方文化圈的區分,關鍵在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巨大障礙,分割出相對獨立的兩大地理單元和兩大文化單元。當然,東、西兩大地理單元的自然環境,如氣候、地形地貌、動植物資源等也存在差別,從而為兩大文化圈的各具特色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兩大地理單元都屬中緯度地區,溫度降水適中,土壤豐厚,所以都發展出榖物農業和以此為基礎的文明社會。
    早期北方文化圈則不同,它和東西兩個文化圈之間並無很大地理障礙,其相對獨立主要源於高緯度、低溫度以及草原-森林環境,整體更適合狩獵採集和畜牧經濟。
   北方文化圈後期受東西方文化傳統的影響較大,成為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文化交流是三大文化圈發展演變的重要機制,但並不總是和平。三大文化圈之間較大範圍的交互地帶,是文化交流的結果,往往也是文化碰撞和人群衝突的前沿。
   中新社記者:在早期三大文化圈中,東西方文化如何交流?經歷了哪些階段?
   韓建業:早期東西文化交流,主要指舊石器時代人類大遷徙之後、漢代絲綢之路出現之前的東西兩大文化圈交流,大約發端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歷經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三大階段,形成草原北道、綠洲中道和高原南道三大交流通道,通過彩陶、金屬器、農作物、家畜等交流,推動東、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