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3月2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山西古戲台開唱「新戲」規模大演員多
    【新華社太原3月22日電】(記者劉翔霄)牧角村位於山西省陽曲縣,距省城太原不到50公里。城市化進程中,村內一處古戲台難得地保留了下來:其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只知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戲台前的一棵大槐樹已經粗到兩人都抱不住。
    天上有星星,戲台上點著燈——這是年近70歲的村民劉引貴童年記憶裡最熱鬧的場景。「晚上很涼快,村裡的老百姓吃過晚飯,搬上小板凳都來村裡看戲。娃娃們最愛看武戲,一邊看戲一邊耍。」
    像劉引貴一樣,在牧角村,村裡幾代人都曾是古戲台的「老忠粉」。
    生於1952年的閆潤和是牧角村的外來移民,他十八九歲來到牧角村。他說,過去幾十年間,每到關公誕辰時,牧角村的古戲台上都會唱響大戲,「台上唱,下面看,那光景可好」。
    現在牧角村古戲台上的演出不再活躍,在村民印象裡,最近一次唱大戲,還是在三年前。
   但古戲台本身卻吸引了不少外界的目光,「常有人來記錄、拍照,他們對古戲台很感興趣,喜歡聽有關它的故事。」劉引貴說。
    古戲台研究者、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教授牛白琳告訴記者,當下,鄉間演出的規模更大、演員人數更多,古戲台的空間已經容納不下,功能已經不能滿足受眾需求。「但古戲台對古代建築、古代劇場文化等多層次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依然寶貴。」他說。
    對牛白琳來說,小到古戲台上方寸之間遺存的一些舞台題記都有研究價值。有些題記是古代戲曲演員發牢騷的亂涂亂畫,有些則是關於演出劇目、演員介紹等不經意的「廣告」,「官方文獻上很少有記載,在古戲台上卻能找到」,這些對了解古代社會都有幫助。
    「地方政府對古戲台的保護很重視,年代久遠的古戲台已被納入保護範圍。」牛白琳說。
    據介紹,在戲曲歷史文化悠久的山西,留存至今的元明清時期古戲台數量就多達約3000座,位居全國前列。這些古戲台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了地方歷史風物和文化記憶。
    越來越多的鄉間古戲台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走進城市裡的美術館,走進講座和書籍畫冊,走向海內外的中國文化愛好者。
    在距牧角村幾公里外的北鬱利村,一處坍塌多年的古戲台正在維修復建。在村民姜明亮家中,他拿出一本古戲台集錦向記者展示,「書作者送我的,沒想到家門口的古戲台被編進了書」。
    牛白琳等研究者認為,外界對古戲台的關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一種表現。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