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1月1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使用情況
    環境保護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然而本澳的環保政策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推廣。政府雖然於2006年耗資一億二千萬元引入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初期曾出現因申請鑰匙困難、收集垃圾時間宣傳不足等問題,導致商戶及居民隨意將垃圾亂放置於系統旁,造成衛生問題。直至去年十月,該系統陸續出現故障,現已全面停用,當局表示系統損壞原因是市民使用不當,投放玻璃樽、建築廢料等,導致管道阻塞,而且無法修復需要重新建造。
    根據調查結果反映,受訪者當中超過七成居住在黑沙環新填海區及馬黑祐區,但有近六成是不知道本澳有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而知道的四成人當中,亦有近四成不知道該系統已經損壞,需要全面停用。而在問及有關垃圾分類習慣時,有42%受訪者表示沒有進行分類回收的習慣,同時有五成人認為本澳在推廣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不足夠」及「十分不足夠」,認為「足夠」及「非常足夠」的不足一成,反映居民普遍認為本澳環保政策不足,同時對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的宣傳推廣不足。
    故此,街坊總會北區辦事處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 加強市民對系統的認識:
    妥善處理固體廢物對澳門公共衛生、環境清潔,以及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十分重要。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371人)受訪者不知道東北區內有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當中更有249人是居住在黑沙環新填海區及馬黑祐區,固體垃圾收集系統鑑於其運作原理,只提供特定人士使用,而且需要經過一定的培訓及遵從安全使用指引。然而,系統收集的垃圾其實都是由居民產生的,因此,除了持有系統鑰匙的直接使用者需要接受培訓,一般市民更應該了解系統的使用原理,從源頭做好分類工作。
    而基於系統的建造材質及管道設計問題,玻璃樽、建築廢料或較大型的垃圾是不可投入系統進行收集,容易導致管道阻塞造成損壞。東北區發展迅速,然而政府在推出系統至今,未有在區內進行持續性的宣傳工作,住在該區或附近的居民都不知道社區是利用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進行垃圾收集,更何況是新遷入的住戶。
    完善資訊及回收配套設施
    而針對系統不可回收的垃圾,例如玻璃樽,根據市政署網站顯示,東北區現設有五個玻璃樽公共回收點,設備及數量未能滿足所需,而且網站資訊按編號排列,而非按地區順序,市民難以查找最近自己的站點,基於社區回收配套設施不足及資訊混亂,居民不知如何處理上述的垃圾,最終一併扔棄於大廈垃圾房。故此,建議成立宣傳小組,加強對系統鑰匙持有人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培訓,同時需要監管使用者是否有嚴格按照指引處理及投放垃圾,若發現有違規情況需進行處罰;重點在大廈及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增加社區回收站點,透過教育、完善配套設施及監督,才能維持系統的長久運作。
    二、 評估垃圾自動收集系統成效:
    調查數據顯示,有35.7%及11%受訪者「不贊同」及「十分不贊同」東北區重建固體垃圾收集系統,認為「整返好快又會壞」。政府當年以東北區作為試點,計劃有關系統可用二十至二十五年,惟現時該系統只用了十年便已損壞,有市民反映,該系統經常出現故障,但當局未曾就系統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市民難以知道系統的成效。
    由於系統涉及地底垃圾管道,重建需兩年時間完成,無可避免要大規模掘路,東北區現時的交通已經十分嚴峻,掘路將「雪上加霜」。東北區作為試點,建議當局需要多聆聽及收集使用者的意見及使用上困難,有必要評估系統的成效,檢視系統是否存在易壞難修、營運費過高、難於協調管理等問題,同時結合整體城市規劃,再進一步考慮是否有需要在東北區重建該系統。
    政府早前表示有意於新城填海A區使用固體垃圾收集系統,調查結果亦顯示有51.9%受訪者對此表示「贊同」。新城填海A區作為本澳全新的社區,亦是未來重點發展的區域,根據《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指出:廢物量多、不具備完善減廢措施、基礎處理設施不完備為本澳廢物管理的三大挑戰,認同本澳需要發展多類型的垃圾收集方式,配合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制定固體垃圾的處理及資源循環利用計劃。但無論是東北區重建系統或是新城填海區引入系統,當局必須借鑒及總結過去經驗,對系統的材質、設計進行改良、完善分類回收的配套設施,從源頭落實工作,才可避免因不當使用導致系統損壞的情況出現。
    落實安裝壓縮式垃圾桶
    另外,當局早前表示短期內會在九個地點安裝壓縮式垃圾桶,而近污水處理廠附近的壓縮站將優先開展工程,但有關工程至今仍未開展,期望當局加快進度,以解決區內垃圾收集問題,未來亦要評估其成效,因應實際情況調整數量,而現階段需要做好東北區各屋苑垃圾收集工作,加強清潔,確保該區環境衛生。
    三、著力「源頭減廢、資源回收」:
    「源頭減廢、資源回收」是特區政府處理固體廢物的重要政策,隨着本澳人口及旅客增多,固體廢物數量亦隨之上升,根據環保局《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8》顯示,本澳產生的主要固體廢物為有機物(39.5%)、紙張及卡紙(20.3%),以及塑膠(22.5%)。當局先後推出了膠樽、鋁罐/鐵罐以及紙類「三色回收」計劃、廢舊電池、電腦及通訊設備、玻璃樽回收計劃等,但各類型回收措施欠缺系統性,市民需要去幾個地點,才能完成以上各項的回收。調查結果發現,有四成(41.8%)受訪者沒有進行「三色回收」或其他家居垃圾的習慣,按2018年進出口統計資料計算,本澳廢物資源回收率為22.1%,可見「源頭減廢、資源回收」在本澳仍未普及,政策成效不大。
    系統性開展回收工作
    本澳回收項目多樣,但回收資訊及站點卻十分零散,建議當局推出「回收地圖」程式,居民可透過程式即時搜尋最近自己的回收點、回收類型及回收時間等資訊;同時增設綜合回收站點,讓居民可以一次完成各類型的回收工作,增強便利性,從而增加回收意欲;為提供更多回收飲品膠樽的渠道,當局近期增設三部飲品膠樽回收機,實行自助回收,建議當局可以參考鄰近地區做法,利用「澳門通」或儲值卡收取現金回贈,同時設回贈上限,透過鼓勵措施推動居民自覺減廢。另外,本澳作為旅遊城市,向旅客宣傳推廣「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訊息亦是重要工作。
    本澳作為目前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長遠而言,當局有必要制定前瞻性的整體環保、減廢政策,可透過建立針對不同廢物的回收及處理設施,以提升各類廢物的回收利用率,同時就現行政策進行定期檢討,適時作出優化和改善;加強對回收業界的扶持及支援,進一步制訂措施鼓勵及幫助回收業界加大回收;推廣「食肆廚餘回收先導計劃」,加快中央廚餘處理設施計劃及制定配套方案,令計劃可逐步擴展至學校、企業、社團及社區,實行全民廚餘回收,以實現「構建低碳澳門、共創綠色生活」的願景,確保本澳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