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2月2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華文明必在新世紀放光芒
    (續前)江南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扮演了傳承創新的重要角色,是對中華文明做出更新發展的關鍵期。唐宋以來的江南文化以運河文化和儒釋道思想的新內涵為表徵。運河文化是燕趙文化、江淮文化等諸多地方文化碰撞交融後形成的結晶。儒釋道思想的新內涵為商品經濟發展提供道德制約,成為中國從傳統走向近代的推動因素。可見,江南文化逐漸超出地域文化範疇,成為全中國的文化中心。把這段江南文化看成中華文明傳承的一個高峰不足為奇。
    中新社記者:中華民族能在百年顛沛之後重新走向富強,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基因?
    王戰:中華民族在近代以來走向富強,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中華民族在悠久歷史中錘煉出的文化品格是中國走向富強的深層原因。
    一方面,中華民族具有求穩定、統一和發展的民族性格。歷史上中國多次由分裂到統一、由亂而治,北方民眾因戰亂向江南遷移,表明安定發展是民心所向。《禮記•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詞句即是這種民族性格的典型反映。1949年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體現了中華民族性格的當代延續。
    另一方面,中華文明具有相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文化基因。寬廣、開明的文化心態是當今中華民族朝向偉大復興中國夢邁進的深層原因。《論語•學而》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子路》曰“君子和而不同”,《國語》《管子》《墨子》《史記》等典籍亦有“和合”之說。這種文化基因表現在對本民族地域文化的融會貫通,及對異民族文化包容借鑒的實踐上。不同宗教在中國境內和諧共存即是明證。中華民族從各宗教思想中吸取養分,豐富和滋養自身精神世界,從而創造更博大輝煌的中華文明。在中世紀歐洲走向神權文化之際,中國發展出開明開放的王權文化。這種文明特徵傳承至今,使得中華民族在百年顛沛後以改革開放的精神,在吐故納新中發展和崛起,重新走向富強。
     中新社記者: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您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西文明應如何更好實現互鑒?
    王戰:當前國際形勢正經歷深刻複雜的變化,西方民眾對中國的疑慮,部分原因是文化誤讀與生疏所致。因此中外文明有待更好地交流互鑒和融匯發展。
    第一,適應全球一體化時代的文化發展,發現和提倡儒家思想新內涵。儒家思想的“三綱”作為封建統治秩序的價值基礎不利於社會進步,應予否定。“信義仁智禮”的“新五常”已成為當前市場經濟有序運行的價值基礎,需予以堅持。
    第二,弘揚具有現代意義的東方文化、智慧,為推動各國發展提供新的價值參考。如“和合共生”“和衷共濟”“和而不同”等理念,既可對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又能為全球華人社會接受,並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精神財富,助益於當今世界的民心相通。
    第三,通過生活化、人文化、民族化方式,向國際社會推介中華文明,使之真正融入世界文明潮流,讓世界在文化交往和文明對話中認同中華文化的優秀成果。(續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