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2月2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福文化承載了中國人
文化基因與情感願景

    【中新社福州2月14日電】(中新社記者 龍敏)在中國,春節貼“福”的傳統年俗迄今沿襲不衰。
    北京冬奧會上,國際奧會主席巴赫手拿“福”字,向中國人民送上虎年新春的祝福。
    “福”字到底承載了中國人多少文化基因與情感願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福文化專家陳吉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進行闡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文化源遠流長,有何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當下,推廣福文化有何現實意義和世界意義?
    陳吉:中華福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中國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中就出現了“福”字,至今約有三千年歷史,博大精深,雅俗共賞,表現出巨大的包容性、豐富性和群眾性。專家考證,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同時,諸如祝福、祈福、賜福、請福、接福、納福、摸福等各種儀式和活動也傳承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符號。
    許慎的《說文解字》載:“福,佑也。從示,畐聲。”甲骨文的“福”字,表現的是人用雙手捧著一個裝滿酒的器具,奉獻給神明或祖先的情形,說明“福”自誕生以來就包含美好的文化內涵和以“祭祀”為主的祈福儀式兩大部分。而家有餘糧、釀酒祭祀,說明生活富裕,所以在中華文化的福文化傳統中,“富”是“福”題中應有之義。東漢經學家劉熙《釋名》說:“福,富也。”
    傳播過程中,中國人對“福”的內涵進行了很多概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五福”。“五福”最早出現于《尚書•洪范》中,所謂“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實際上就是講求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無疾而終,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到了後漢時期,桓譚在《新論•辨惑第十三》中又將“五福”調整為“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時至今日,經過千百年的演變,“五福”又被概括為“福、祿、壽、喜、財”五個字。
    從“五福”內涵的演變可以看出,中國人的“福”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中國人把渴望祈祝的美好願望與目標都給了“福”,既寄託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成為吉祥美好事物的集合體。
    當下,我們推廣福文化,既有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需要,也是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需求。中國人成長歷程中,“求福、納福、惜福、祝福”都是耳熟能詳的教誨與期許。經幾千年悠悠歲月,“福”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傳承沉澱,成為中國人集體意識和民族情感中最核心的認同、最執著的守望,成為當之無愧的文化基因之一。
    古往今來,無論王侯公卿還是平民百姓,人們都在以各種方式信仰福、祈求福和接納福;無論紫禁城的金鑾殿,還是村野陋巷的茅草屋,都在貼同一個“福”字,傳播同一種“福”文化。可以說,福文化是古往今來最受追捧的永遠流行的主旋律、正能量,而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今天更是如此。(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