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1月2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史前人類怎樣加工食物
    【中新社合肥1月19日電】(記者 吳蘭)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楊玉璋教授團隊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史前人類食物加工方式演變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獲取到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人類植物性食物加工工具磨盤磨棒向杵臼組合工具轉變的直接證據。
    相關成果發表在牛津大學主辦的國際知名考古學雜誌《考古定年學》(Archaeometry)上。
    這是科研人員對安徽蚌埠雙墩遺址出土部分石制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殘留古代澱粉粒進行植物種屬來源和損傷特徵分析,而首次獲取到的直接證據。
    史前人類食物加工方式演變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顯示,早在距今2.8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早期人類已經開始使用不規則的石質研磨工具,對各類採集獲取的野生植物資源進行加工處理。
   此後,該類工具在中國南北各處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被長期使用,並在距今9000至7000年的裴李崗文化階段發展到頂峰,形成形態規整、製作精良的磨盤磨棒組合工具。但在進入距今7000年後的仰紹文化階段後,該類工具卻快速消失。
    安徽蚌埠雙墩遺址位於淮河北岸,是淮河中游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過渡階段的代表性遺址。考古發掘人員在該遺址的發掘過程中,同時發現了磨盤磨棒與杵臼兩類石質加工工具,為研究上述兩類食物加工工具的關係提供了重要契機。研究人員利用澱粉粒分析方法,對該遺址出土的6件石器表面古代澱粉粒殘留物進行了提取,發現了來自小麥族、水稻、薏苡、蓮藕、豇豆屬等不同植物種屬的古代澱粉粒。
    研究表明,不同類型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澱粉粒種類及損傷特徵皆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最為重要的是,農作物水稻的澱粉粒僅發現於杵臼樣品表面,這一發現為研究距今7000年前後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杵臼類工具逐漸取代磨盤磨棒成為專門的農作物加工工具提供了直接證據,對研究中國史前先民食物加工工具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