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11月3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新疆文化藝術傳承者講
「非遺」保護與傳承故事  

    【中新社烏魯木齊11月27日電】(記者 戚亞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新聞發佈會26日在此間舉行,多個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傳承者,通過視頻講述真實生動的新疆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故事。
    近年來,美西方反華勢力大肆炒作“文化滅絕”等謬論,瘋狂抹黑新疆,攻擊詆毀中國政府的治疆政策。新聞發佈會主持人海拉提對此稱,事實上,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新疆積極搜集、保護、搶救了一批古籍,如翻譯出版了瀕於失傳的《福樂智慧》,整理出版了蒙古族史詩《江格爾》等多種民間口頭文學作品。
    同時,依託民族樂器製作技藝、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哈薩克氈綉和布綉項目,設立四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維吾爾族木卡姆藝術”“瑪納斯”“維吾爾族麥西熱甫”等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家住和田地區洛浦縣、今年已83歲的麥麥提敏·圖爾蓀,現在每天還會彈唱幾曲。老人年輕時很喜歡音樂,精通熱瓦普、納格拉鼓、嗩呐等樂器。假日裡,其大女兒一家回來,外孫敲響納格拉鼓,孫女跳起歡快的舞蹈,儼然一場家庭音樂會。
    光其克·哈西巴特是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烏蘭牧騎隊的隊長,他們隊有四十名演職人員,每年都有幾百場演出,樂隊中有傳統樂器馬頭琴、圖瓦鼓、托布秀爾等。“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
    艾麥爾尼亞孜·熱傑普是和田地區洛浦縣多魯鄉的樂器匠人,一生都在和樂器打交道,製作出許多精美的樂器。休息時,艾麥爾尼亞孜·熱傑普喜歡彈奏熱瓦普。他說,從那幾根弦裡跳出來的音樂讓他的生活充滿快樂。
    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的傳統樂器,歷史悠久、琴聲優美。阿克陶縣居民麥麥提居馬·托合提是一名樂器手藝人,製作庫姆孜已50多年。他把製作手藝教給兒子,還收了四個徒弟。
    音樂藝人中希家住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禾木鄉,其父親是蒙古族樂器楚吾爾傳承人。在父親的熏陶下,中希從小愛上音樂,現和朋友組建了樂隊。
    伊寧市居民麥麥提庫爾班·肉孜從小耳濡目染,看父親製作精美的馬鞍。如今,他繼承父親的手藝,開辦一家馬鞍製作廠,吸納周邊多名民眾就業,每人每月工資5000多元(人民幣)。“現在馬鞍不僅是騎馬工具,還成了工藝品,很多來伊寧旅遊的人都非常感興趣。”
    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有“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製作第一村”的稱號,樂器製作歷史已有數百年,村裡近50%的村民都從事民族樂器製作。穆凱代斯·巴拉提是加依村的一名解說員,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遊客,請她幫忙挑選樂器。
    數據顯示,目前,新疆各級政府共公佈4640項非遺代表性項目,現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4項,認定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81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12人,17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