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8月1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藏文化走出雪城熠熠生輝
     【中新社拉薩8月13日電】(中新社記者 趙朗)西藏和平解放70年間,藏文化發展歷經萬千變化,在教育普及與質量提昇的基礎上,個人保護傳承意識被喚醒,而中央與地方的不斷傾力投入,更讓藏文化一改往日“神秘”色彩,走出雪域熠熠生輝。
     1951年前的舊西藏,饑餓困苦是農奴們的集體記憶,本地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更談不上文化保護的自覺意識。數據顯示,和平解放後,1951年至2020年,中國官方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239.65億元(人民幣,下同),推動西藏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現代教育體系。
    受訪專家認為,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被打破,等同打破命運枷鎖,學知識、實現夢想、創造價值,成為人生自由選擇。語言文字的學習打破了蒙昧,這是關注、傳承、發展文化的必備基礎。
    西藏自治區民族藝術研究所所長努木來自藏北牧民家庭,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後回藏從事語言文字和民族藝術研究。他認為,接受教育後,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對藏文化發展均有保護傳承作用,“文化保護傳承覺醒得益於教育發展,這成為大家的共識”。
    個體保護傳承意識覺醒外,官方保護藏文化的投入力度亦前所未有。
    在新西藏,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受到法律保護;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分別于1994年、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8年底,官方還啟動了周期10年,投資3億元的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格薩爾、藏戲、藏醫藥浴法成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09億元,用於西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等工作;建立西藏藏醫藥大學,培養了7000余名藏醫藥專業人才。
    羅布林卡金頂屋面修繕保護工程項目負責人邊巴卓瑪說:“一直以來,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尤其是邊疆民族地區的文物保護重視有加”,數百年的古建文物至今“容顔”無損,這得益於中央政府不惜重金實施的保護。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古籍部副主任才洛說,自2010年,西藏開展古籍普查登記,7市(地)已知場所的古籍普查接近尾聲。10餘年的普查拯救了許多瀕臨消失的古籍,為剖析西藏久遠的燦爛文明提供了史料依據。
    從個人保護傳承意識的覺醒,到官方傾力投入,藏文化一改“神秘”形象,頻頻“走向”世界。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熱巴舞傳承人、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澤吉便將熱巴舞帶向了歐美。她表示,從最初的老家昌都山區,到西藏自治區專業舞台,再從全國舞台走向世界,“西藏給了熱巴舞更亮的聚光燈,我也因熱巴舞找到人生價值”。
    “走出去”的同時,西藏也包容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走進來”。
    全國性的體育賽事、歌手選秀、電競賽事等活動走上高原,網絡的發展拉近了偏遠地區農牧民與世界的距離。
    德西是一名高校法律教師,工作之外還是名舞蹈老師,現代舞、爵士舞、西班牙舞均是長項。她說:“像鍋莊是我們藏民族最擅長的舞蹈,但國外潮流舞蹈在西藏也很受年輕人追捧。”
    舞蹈僅是藏文化繁榮的一個縮影。如今,藏族繪畫藝術、音樂等也在歐洲、東南亞、美洲、非洲等地綻放光芒,西藏文化名片已愈來愈響亮。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