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12月2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泉州絲竹音樂北管「發新枝」
    【中新社福建泉港12月21日電】(中新社記者 孫虹)北管是廣泛流傳於閩南泉州泉港區的一種絲竹音樂,與“古音樂活化石”南音並稱“姐妹花”。儘管傳承了千年的北管有著“天子傳音”的美譽,泉州北管亦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但北管的保護和傳承,仍一度引起業內外人士的擔憂。
    當人們欣賞北管時,偶爾會打趣說“儘是老年專場”。而這種狀況,也許會因北管“新生代”的湧現得到改變。
    今年是泉港區建區20周年,中新社記者近日來到這座古老而“年輕”的新城,探訪千年北管的前世今生。
  “輕輕來到葡萄架,葡萄架下有一枝花……”平均年齡20多歲的5位演唱者,為這曲北管彈唱《葡萄》賦予了青春氣息。
    不同於原先平均年齡達六七十歲的北管演奏團隊,北管“新生代”代表鄭慧慧、林友蘭、林偉華、王英、陳梅琴都是“90後”,都畢業於北管專業,都在泉港區擔任音樂教師。
    “學習北管算是機緣巧合,雖然從小在泉港長大,小時候卻不太瞭解北管是什麼。”鄭慧慧告訴記者,2010年在學校挑選專業時,看到了家鄉的北管,突然就萌發了好奇心。
    就這樣,鄭慧慧成為了泉州藝術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北管方向)的第一屆學生,並於2015年學成畢業。畢業後,她在峰尾中心小學擔任音樂老師。
  “我的學生中有孩子也有大人,祗要他們感興趣、用心學,就是一份傳承的希望。”鄭慧慧感受最深的是,“現在大家學習北管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了。”
    據瞭解,北管分為曲和譜兩大類,流傳至今的曲牌有220多首;其音樂風格的形成受閩南、莆仙音樂和地方方言的影響,既保留江南絲竹樂的明朗幽雅,又揉進閩南、莆仙音樂的柔婉秀麗。
    北管流行時,聲名一度遠播東南亞。此後由於歷史原因,北管樂器和傳抄的譜册流失較多,曲種瀕臨失傳。一直到改革開放後,包括泉港區文化館館長黃嘉輝等在內的專家們傾盡心血,才促成了千年北管的“起死回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黃嘉輝在返鄉任教的業餘時間開始了對北管的採集和研究工作。他對兩岸北管淵源的探尋,不僅促成了兩岸北管藝人的互動交流,更使兩岸北管交流在青年學子間得到進一步延伸。
   “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特別是泉港建區的這20年來,通過政府主導、民間自發、社會參與、村校互動、院地聯姻、學研結合,走出了北管保護傳承之路。”黃嘉輝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北管的“春天”來了。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