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12月0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巧設計護「嫦娥」進「廣寒宮」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電】(作者 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姑娘”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記者採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揭秘此次嫦娥五號落月的四項精巧設計。
  設計一:“選址準、落得穩”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祗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
  相較于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這需要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
  為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嫦娥五號採用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02所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著陸上昇組合體在飛到距離月面100米時會懸停一下,通過對選定區域拍照,精確識別選好落點。之後,著陸上昇組合體再斜向下飛行,邊下降邊注意避障,飛到選定著陸點的正上方後竪直下降,在距離月面較近時提前關閉主發動機,然後利用著陸腿的緩沖實現軟著陸。
  設計二:著陸緩沖“顯身手”
  落月的關鍵在於平穩二字。嫦娥五號著陸上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沖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沖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沖設計方案相比,由於任務難度增加,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沖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嫦娥五號的“腿”繼承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良好基因,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偏置收攏、自我壓緊”式方案,保證收攏簡單、展開可靠,解決了著陸緩沖、著陸穩定性等多方面問題,確保嫦娥五號穩定可靠地完成與月球的“親密擁抱”。
  設計三:“天黑請閉眼”
  在降落的過程中,嫦娥五號著陸上昇組合體距離月面較近時,主發動機會激起月塵,容易觸發月塵污染星敏感器,從而影響上昇器後續的月面起飛。
  為了不讓月塵“迷了上昇器的漂亮眼睛”,科研人員特別設計了一個蓋子。在距離月面一定的高度時把星敏感器的鏡頭蓋起來,待落月之後月塵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蓋子打開,這一睜一閉之間,著陸器和上昇器組合體已經順利著陸在月亮之上。這一過程被科研人員親切地稱為“天黑請閉眼”。
  設計四:定向天線“一線牽”
  落月牽動著中國老百姓的心。38萬公里外的嫦娥五號正經歷著怎樣的考驗?所有的訊息,都需通過著陸上昇組合體的一口小小的“鍋”來傳送遙測數據。這個“小鍋”就是定向天線——把探測器上的數據傳輸到地面的發射轉換裝置。
  從月球把數據發送回地球,通信的距離相比地面手機通信遠了幾萬倍,這就需要採取特殊的對地定向天線來發送數據。科研人員設計的定向天線包含了反射面天線輻射器、雙軸驅動機構。為了使整器減重,此款反射面天線極緻輕量化設計,相比同類天線減重40%以上,既輕便又可靠。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表示,雙軸驅動機構就像人的肩關節、肘關節,驅動反射天線輻射器靈活地轉動,確保“小鍋”始終對準地面,向地球傳送嫦娥五號落月的遙測數據。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