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5月16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香港教育成為無掩雞籠

    【香港中通社5月1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香港14日舉行中學文憑考試(DSE),其中歷史卷要求考生回答,是否同意1900年至1945年“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所提供的資料也僅提及日本當年提供的所謂“援助”。如此考題引來輿論譁然。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15日回應稱,有關試題傷害國民感情和尊嚴,要求考評局取消該試題。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亦就此考題在社交媒體發帖,質疑考評局人員的政治立場影響了試題的設置,要求教育局及考評局嚴肅跟進,釋除公眾疑慮。並表明香港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沒有門的雞籠,歇後語是“自出自入”)。
  熟悉DSE出卷及評分的人士指出,這題屬於歷史資料題,學生需根據資料回答,若想拿高分,就一定要用到試題中的資料。而在該試題提供的資料中,隻字未提日本侵華史實,反而提供的是日本1905年同意接受清國留學生,以及1912年反清革命軍曾向日本借款的資料。如此“帶風向”的資料,難道不是誘導學生回答問題嗎?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15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指出,日本在1900至1945年這段歷史中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是“鐵一般的事實”,帶來的一定是“弊大於利”,史實沒有討論空間且不容討論。該試題比較偏頗的資料可能會誤導學生作答,這樣的試題有違專業、有違道德、有違民族尊嚴,與教育目標不符。
  “巧合”的是,為考評局撰寫DSE《歷史科提問用語手冊》、負責DSE歷史科試題試卷的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被揭發經常在社交網站散播辱華親日、美化殖民侵略的言論,包括“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忘本!”等。
  黃錦良表示,該試題的出現再次暴露,一些政治意識形態已經進入校園、進入教材,甚至進入考試。因為考評局的一些相關人員在個人社交媒體宣揚“仇中”的情緒,反映出這種“反中”的意識形態的確存在,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會將其個人政治理念滲透到考評的試題當中,教育局必須要嚴肅跟進事態發展,承擔監管責任。
  香港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同日對中通社記者表示,不排除一些相關人員把自己的政治立場滲透到了考評當中,但這並不是根本原因。究其根源,是2000年教育改革後,相比舊課程的“死記硬背”,更傾向於多元思考,沒有固定立場,鼓勵學生建立及論述自己的立場。
  鄧飛強調,多元思考是教改後非常重要的核心理念,對於這類試題而言,正反立場都可以,按考評的術語就是“言之成理”即可。但就這次DSE歷史科的試題來說,“利弊”是無法說得通的,因為侵略戰爭所造成的人命損傷,多少“利”都不可能抵消“弊”。
  因此在鄧飛看來,表面上看來這種多元價值是好的,能刺激學生多方面的思考;但通過20年的實踐至今,已經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變成一種“價值虛無主義”,即沒有底線,缺乏正面價值的灌輸和教育。這樣的教育理念多多少少誤導了學生,讓他們以為什麼都可以說,說得通即可。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