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4月0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大涼山教育發展
按下了「加速鍵」

    【中新社涼山3月21日電】 (岳依桐 湯雁)“老師,這道題娃娃不會做,能不能教一下?”“老師,今天娃娃按要求背誦了課文,還默寫了詩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四川各地學校“停課不停學”,隨時回復學生家長信息已成為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紅聯鄉中心校老師阿史殷菊的日常。
    由於歷史、地理、經濟等多方面的原因,四川民族地區的教育一度嚴重滯後。2000年起,四川先後出台多項政策,通過“一村一幼”、大小涼山彝區教育扶貧提昇工程、“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等舉措,在民族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豐富教育體系,以教育為“橋”,打破貧困“壁壘”,助民族地區學生“飛更高”。
    從成都師範學院畢業後,今年28歲的阿史殷菊選擇回鄉教書,窗明几淨的教室、寬敞整潔的操場讓她感慨,“學校修得很漂亮,各種設施一應俱全,我讀書時條件沒這麼好,一個班也就二三十個學生,現在我教的班有60多個學生,把教室坐得滿滿噹噹。”
    不斷夯實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涼山教育發展打好了“地基”。2012年以來,涼山州累計投入辦學條件改善資金86.3億元(人民幣,下同)。截至2018年底,涼山州共有各類學校1572所,另有小學教學點1011個、“一村一幼”村級幼教點3117個。目前,涼山州在校學生達到117.83萬人。
    金陽縣教育體育和科學技術局局長爾古子合告訴記者,如今教育在涼山是“熱門話題”,大家討論的都是如何提高娃娃成績,讓孩子讀大學、考研究生,甚至出國留學,從而找到好工作,過上好日子。“近期由於疫情原因,學生都在家通過電視、網絡上課,為了保障娃娃的學習進度,縣裡有個鄉的電視一度賣斷貨。”
    彝族民眾大多普通話(漢語)水平低下,聽不懂老師說什麼、跟不上學習進度曾是彝族學生進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後面臨的一道“難關”。
    為此,涼山州級財政投入20億元實施“一村一幼”“一鄉一園”工程,修建348所鄉鎮幼兒園,大力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
    近年來,涼山州還深入實施“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每年選送4400余名初中畢業生到成都等地的優質中職學校就讀。近5年來,涼山州共招收彝區“9+3”學生14789人,幫助他們實現就業,擺脫貧困。
    作為涼山彝區第一批“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的學生之一,今年25歲的金陽縣馬依足鄉居民石一古作回到家鄉,成為幼教點的一名老師,每月工資3000多元。“如果不是‘9+3’,我可能就輟學在家務農了,現在能有這個收入,是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
    從“要讀書”到“讀好書”,涼山還不斷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下沉。通過“互聯網+教育”的方式,加強現代遠程教育建設。目前涼山互聯網接入學校1215所,建成“班班通”教室17000余間,普通高中採用成都七中優質資源、初中採用成都石室中學優質資源開展遠程錄播教學,小學則以“本土化”的優質教學資源為重點開展遠程植入式教學。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坐在家中看著電視“上課”,金陽縣紅聯鄉中心校一年級學生趙文雯認真跟讀詩歌,“我最喜歡上語文課,希望能早點開學。”今年7歲的趙文雯用流利的普通話告訴記者,她未來想成為一名醫生。
  “我們小時候沒有堅持讀書,現在外出務工、做生意都不方便,很遺憾。”趙文雯的媽媽趙元興坐在一旁笑道,“娃娃能讀多久我就供多久,最好考個博士。”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