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2月03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從中國民族志紀錄片
認識「我的民族同胞」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作者 李晗雪 劉大煒)“你喜歡黑格爾嗎?”
    當藏族僧人索達與紀錄片導演康世偉在四川色達偶然相遇,索達提了這個令康世偉意外又驚喜的問題。兩人接著聊成了朋友。康世偉隨後開始了對索達八年的追蹤拍攝。
    索達是一個熱愛寫詩的虔誠僧人,曾告訴愛慕他的女孩不要“妄圖”等他。但這八年中,索達深愛的妹妹病故,他肩負起照顧妹妹聾啞兒子的責任,去成都辦了小公司,還為妹妹兒子籌得社會捐款。其間,他決定還俗,並與一位愛慕他17年的藏族女孩戀愛結婚。康世偉用紀錄片《輪回情》呈現了索達的故事。2019年,這部影片入選由中國民族博物館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民族志紀錄片學術展”,在北京大學等合作高校展映,後由民族博物館收藏。
    “你看這個藏族年輕人,會覺得他非常可愛。一開始他在寺廟裡認真修行,後來他走入社會,在紅塵中面對種種矛盾。”“中國民族志紀錄片學術展”主要發起 人、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鄭茜認為,《輪回情》真實記錄了藏族青年在社會現代化轉型中的經歷與衝突,能够打破對藏族的某些刻板印象。
    中國藏學學者沈衛榮曾多次撰文指出,在西方,存在著將西藏想象為環保、和平、慈悲、和諧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的誤讀。在中國,西藏也被文藝青年視作淨化心靈的“聖地”,假托倉央嘉措的情詩流行全國。這些想象,反是妨礙公眾瞭解真實的西藏。鄭茜說,《輪回情》讓我們看到一個藏族青年真實的人生。她談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批民族題材電影——《五朵金花》《劉三姐》《內蒙古人民的勝利》等——曾令當時的一代人感到,原來祖國的疆域那麼遼闊,原來遼闊的土地上生活著那麼可愛、文化那麼多彩的少數民族同胞。原本祗能模糊感知廣袤中國的觀眾,經由這些影像,真正勾勒出關於“我的祖國”與兄弟民族的人文地理圖景。當下逐步發展的民族志紀錄片,以更真實的生命記錄,打破成見。對中國國內觀眾而言,與片中人物相同的文化環境、相似的生活困惑,更建立起銀幕內外同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情感聯系。
    另一部參展紀錄片《看見看不見的獨龍江》將鏡頭聚焦于被稱為“直過民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少數民族)的獨龍族。不同于許多脫貧報道,這部影片中,觀眾既看到獨龍族鄉民講述住房條件的改變、聚在路邊唱歌;也看到獨龍族青年反思族人傳統流失、精神匱乏。該片導演史凱仁告訴中新社記者,拍片時並未預設“批判”或“宣傳”的角度。在獨龍鄉看到的發展、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感情,他都記錄下來;社會出現的問題,也希望藉此讓公眾看到。
    或許正因片中人物既感恩發展,又為未來道路困惑的複雜心態,在交流環節,放映現場的觀眾和點評學者頻頻問及片中人物的命運。史凱仁說,他計劃繼續進行七年拍攝,以深挖這些大家關心的、獨龍族適應現代化過程中更深層的問題。
    “剛開始看片子,感覺影片裡的人跟我不一樣;看完,發覺我們都一樣,都是人,這是典型的民族志電影觀影體會。”參與籌備歷屆紀錄片學術展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影視人類學委員會主席鮑江說。
    不過,鮑江也談到,中國的民族志紀錄片在國內外傳播都還不多。有國外民族學學人甚至苦於找不到反映中國少數民族真實生活的影視作品。
    鄭茜解釋,紀錄片放映機會有限,博物館方面會盡力多創造機會,也會在對外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時,將收藏的民族志紀錄片帶到海外。 2018年,中國民族博物館就將記錄鄂倫春族百年變遷的四部影片帶到了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國際民族志電影節”。
   “這樣立體、豐滿、對真實生活的記錄,我想能够在不同人群中產生共鳴。”鄭茜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