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12月2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本澳垃圾分類回收及居民對
環保政策滿意度之研究報告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縱觀澳門的環保工作發展進程,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在環境基建設施及環境保護宣導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但是受限於土地資源、環境因素、社會重視程度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影響,本澳的環保政策一直停滯不前,基建設施嚴重不足,社會普遍對環保範疇處於忽視的狀態。
    而隨着經濟、社會發展、旅客及人口不斷增長變化,本澳無論在城市棄置固體廢物數量,還是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方面都急劇攀升。據《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指出,澳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數量在2008年達到298,500噸,而人均廢棄物焚化量約為1.5公斤,而環保局公佈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8》,本澳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為52,2548公噸,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2.17公斤,較2016及2017年的2.11、2.16公斤均有所增加,究竟現時的環保工作的力度及成效如何,居民對此有何看法,以及未來隨着當局更多環保工作的推進,是否能夠在2026年達到將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減少至1.48公斤,以及如何能加強和優化相關工作,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2.研究目的
    近年來,澳門正積極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環境保護與旅遊休閒是相輔相成的,特區政府在環境規劃與保護上,持續優化及改善各方面的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城市清潔、廢物處理及資源循環系統等問題;另一方面,澳門經濟穩步向好,政府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在環保工作上不斷推陳出新,並以「構建低碳澳門、共創綠色生活」為願景,陸續制訂了《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等環保範疇方面的管理計劃,亦推出了「澳門廢舊電池回收計劃」、「走塑好EASY」、「投光管投燈泡好EASY」、「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等措施。
    然而,在相關環保計劃與資源投入持續增多的同時,相關成效到底若何,猶待商榷及檢討。因此,研究團隊期望透過是次問卷調查,了解居民對近年的環保政策認識及滿意度是否有所提升,以檢視和分析相關現有的政策措施與推動、宣傳方式是否充足,從而向政府進行建言,以進一步加強本澳環保工作的整體效用。
    3.研究對象及方法
    今年8月,研究團隊針對本澳的垃圾分類回收及環保政策設計了問卷,並在本澳各個地區,對年滿18歲以上的本澳居民進行隨機街頭訪問,地點包括關閘、祐漢、黑沙環、筷子基、紅街市、聚龍軒、高士德、三盞燈、塔石廣場、新口岸、水坑尾、板樟堂、南灣、下環街、氹仔花城等十五個區域,總共發出及收回1214份問卷,經核實及計算,回收問卷有效率為100%。
    二、問卷調查數據
    1. 是次調查的受訪居民當中,女性比例較多,佔全體的57.33%,而男性則佔42.67%。
    2. 受訪者的年齡主要集中於18-25歲、26-30歲、31-40歲,分別佔27.43%、26.28%、21.5%,而41-50歲、51-60歲、61歲或以上則分別佔16.64%、6.34%、1.81%。
    3. 教育程度方面,超過一半的受訪居民為大專或本科,佔51.24%,初中或高中佔38.47%,小學或以下的佔5.27%,碩士佔4.78%,博士或博士後佔0.25%。
    三、本澳固體廢物回收及環保減塑工作上的現狀與不足
    1.源頭減廢成效不彰,本澳垃圾數量只增不減
    雖然特區政府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提出了“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環保政策,在市面上專門設置了回收專用的三色資源固體廢物,然而相關政策推動多年,成效始終不彰,不但本澳的廢物資源回收率遠遠達不到鄰近國家地區的標準。
    2.社會環保氛圍逐漸抬頭,但基礎設施及配套不足
近年來,由於本澳整體經濟水平上升,人們的生活質素及社會環境的改善,加上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問題,間接推動特區政府的環境保護工作的展開和落實,令不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抬頭。但仍然有很多相關的基礎設施和配套不足,例如中央廚餘處理設施仍處於初步設計和環評工作階段,仍待落實;生活垃圾收費制度仍在研究當中,即使是落實多年的三色資源固體廢物回收,其回收桶的設置點的數量亦顯不足,使相關的政策措施的成效大打折扣。
    3. 回收產業發展受限,無力配合本澳環保政策及措施的推行
    本澳土地資源不足,無法建造大型的垃圾回收設施及場所,回收後的固體資源廢物只能在本澳有限的場地內作初步處理,然後運往外地進行後續的資源化處理和循環再造工序,在加大了環保所需的成本之餘,亦因為需與鄰近地區合作,受外地環保政策轉變的影響和波動亦較大,不但使本澳的環保政策措施的落實受到現實層面的影響,而且一旦外地的環保政策發生改變(例如中國大陸從2017年9月開始拒絕進口塑料在內的部分外國垃圾,而在2018年1月開始更正式宣佈不接受24種洋垃圾,包括廢塑膠、未經挑選的廢紙、釩渣、廢紡織原料等,而由於中國大陸一直是澳門回收業的最大市場,因此相關政策的收緊,亦同時令澳門的回收業受到極為嚴重的打擊),將會使澳門的資源垃圾回收無法維持原來的穩定,而其他新的環保政策措施亦無法順利推行。
    4.居民對環保責任的認識不足
    澳門環保局的前身為環境委員會,自2009年升格局級,並自該時起開始制定、實施和統籌有關防治、控制、處理環境污染制度的施行計劃及行動,同時研究和建議環境範疇的立法措施;但是經過多年的環境政策的推廣,本澳的環保氛圍及澳門人普遍的環保意識等方面,依然遠低於鄰近地區。以月前實施的膠袋徵費為例,雖然討論多年,但直至今時今日,仍有不少居民認為膠袋徵費是多此一舉的行為,或糾結於膠袋費是否應收取一元或五毫,對個人應付的環保責任明顯認識不足。
    而根據環保局資料顯示,澳門2018年的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2.17公斤,遠高於新加坡、香港、北京、廣州、上海等發展較先進的國家、大城市,反映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等環保觀念在澳門的效果發揮不到位,不少居民仍沒有「污者自付」的觀念,認為處理垃圾的主體責任在於政府,而無需為相關垃圾的產生付上任何責任,這亦為後續的環保政策措施的推廣加添難度。
    四、研究建議
    1.本澳環保政策的總體評價
    (1) 力度不足
    是次調查中,超過七成的受訪居民認為政府推行「源頭減廢」政策的成效不大或一般,甚至是沒有成效,的確是有其依據的;另一方面,亦證明了相關政策的精準度或力度仍未足夠,建議增加誘因或配合其他政策措施,以擴大成效。
    (2) 進度慢
    除了力度不足,本澳環保政策的推行進度也慢,根據是次調查,認為近年政府的環保工作進步分數低於6分的居民超過六成,且只有四成的居民滿意政府在垃圾處理上的工作。
    除了固體垃圾的回收及再造外,超過五成的受訪居民也非常關注空氣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及水質污染等環保範疇。
    (3) 中央廚餘系統仍未建成
    據統計,本澳的棄置城市固體廢物當中約四成是廚餘,因此,建立中央廚餘處理設施對澳門來說刻不容緩,但是,本澳中央廚餘處理設施的建造仍處於初步設計及環評工作的階段,距離完成仍有一大段距離;研究團隊建議,一方面需加快推進中央廚餘處理系統的建設,另一方面亦需儘快制訂和建立一套完善的食肆及社區廚餘收集模式和配套方案,以便日後中央廚餘處理系統建成後,能夠儘快落實應用;而當局對日後經中央廚餘處理系統處理後所產生的成品,亦需早日進行協調和規劃,以便進行合理應用。
    2.增加社區回收箱的數量和擴大可回收物的回收種類範圍,加強屋苑和公眾地方的回收設施,提高回收效益
    現時,本澳在日常的資源垃圾回收方面,只有廢紙、鋁罐、膠樽,而塑膠類當中亦只針對膠樽進行回收,其他一次性塑膠或其他塑膠產品,例如膠袋、塑膠餐具、蔬果發泡膠網等則並未進行大規模的統一回收,其他可回收物的玻璃樽、光管、燈泡、電腦及通訊設備,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上,均仍顯不足。根據相關統計,本澳資源垃圾的回收數量對比總量來說,依然顯得相當稀少。研究團隊認為,要使回收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須擴大回收物的種類和數量,特別應增加大型家具電器用品的回收,例如電視、雪櫃、洗衣機等,減少資源的無謂浪費,增加合理利用,進一步提高資源廢物的回收量及回收效益。
    3.生活垃圾收費制度的推行需謹慎
    環境保護局曾於2016年第三季委託調研機構展開「澳門生活垃圾收費制度研究」,參考多個國家地區的經驗和政策,在澳門全面推行和實踐生活垃圾收費政策,惟當局一直未有正式向社會公佈相關研究報告,市民無從知曉實際的調研結果。 
    研究團隊認為,相關政策制度的立意佳,但是落實推行有一定的困難,同時需有一定的配套、宣傳教育作配合,建議須謹慎考慮應以何種方式實行,做好相關的配套,例如制定生活垃圾清運、處理乃至日後或將推行的收費制度等方面的監察機制,為政策制訂清晰指引,以便日後進行規劃、完善和檢討,更應向居民進行諮詢,與居民取得共識後才落實推行,否則可能社會的反響會較大,增加推動落實環保政策的阻力。
4.加強資助環保回收業,引進先進回收技術,完善環保基礎設施
    雖然綠色產業是全球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但是鑑於本澳的回收業受到土地資源、環保政策、本地市場需求等各方面的限制,因此,本澳的環保回收業不但發展規模有限,且更面臨着日漸萎縮的問題。
    研究團隊建議,當局一方面應該加強對環保回收業的資助,例如資助回收業購置壓縮車等收集回收物料、廢塑膠的處理設備,以緩解業界在營運及添置器材上的困難;另一方面,必須完善和加強本澳的環保基礎設施,例如修訂更多推動環境保護、資源回收的法律法規、制定罰則,積極建造和健全本澳整體的回收利用體系網絡。如土地條件許可,亦應建造處理金屬、紙及塑膠廢料的回收場,進行相關回收物的初步處理,以便後續推進本地垃圾收運系統與不同地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的銜接等。
    5.加強環保宣傳及教育,增加居民對環保工作及環保責任的認識,營造良好的環保節約氛圍
    研究團隊認為,要有效地提高本澳的資源垃圾的回收利用,必須加強環保方面的宣傳教育,特別應該在學校及社區中,利用不同的渠道和方式進行更多宣傳和推廣,例如一周設定一天為環保日,並在當日以不同的主題進行環保知識推廣,加強學生及公眾對環保回收及資源重用的重視,同時增強他們對相關方面的認識,減少資源垃圾在回收過程中的誤用、錯用情況,讓居民懂得如何與當局更好地配合,做好回收工作;同時應強調處理垃圾的責任歸屬問題,讓居民及商戶能夠明白「污者自付」的原則,避免造成無謂的浪費,做到真正的「源頭減廢」。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