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建造與維養研討會下周舉行
【特訊】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大橋建設中關鍵技術創新的成功、施工建造經驗的累積、維養及運營期間的智能技術發展等,不僅是港珠澳大橋這一個項目的成果,更可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中國、乃至世界上的橋樑建設及維養中。目前正在建設的珠江口連接深圳與中山之間的深中通道也是採用橋島隧的方式,亦借鑒了許多港珠澳大橋的經驗。這些創新技術及經驗也可以應用在澳門現有的跨海大橋、各區之間的連接橋、行車天橋上以及將來興建的橋樑中。
為使這一“教科書級”的大橋經驗推廣工作落到實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智能維養與安全運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建立,由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及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聯合共建,在港珠澳大橋三地聯合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接受廣東省科技廳的指導。研究中心旨在深刻把握智能技術發展趨勢,自主攻關跨海橋島隧集群工程智能維養和安全運營核心技術,有效促進技術創新成果應用推廣,顯著推動專項領域內粵港澳三地科研深度合作與技術要素互聯互通,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技術研究機構。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橋樑建設進入了一個最輝煌的時期,跨江、跨海大橋不斷落成,新的造橋記錄不斷被創造,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標誌著我國橋樑建設躍居世界先進水平,由橋樑大國向橋樑強國邁進。隨著橋樑的建成及通車,如何用好大橋、如何管好大橋、如何發揮橋樑聯繫兩端的重要作用是各地政府、大橋建設者及社會各界關心、積極參與的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位於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水域密佈,橋樑眾多,繼令世界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建成後,珠江口連接深圳與中山的深中通道又是大灣區內的一座世界級的跨海大橋;而澳門作為大灣區的區域發展核心引擎,除澳門區內已建成的三座跨海大橋外,隨著澳門經濟的蓬勃發展,澳氹之間的交通日益繁忙,連接澳氹之間的第四條通道 - 新的跨海大橋目前正在招投標階段,遂即展開建設。值此港珠澳大橋通車及澳門回歸20週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智能維養與安全運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承辦的「橋樑建造與維養技術」研討會將在澳門召開,探討跨海大橋的設計、施工及品質控制、維養及運營等問題。
研討會邀請了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鄭順潮博士、總工程師蘇權科教授級高工,深中通道的設計公司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徐國平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台灣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詹文宗協理、劉永輝經理,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陳平山副總經理、范志宏博士、王雪剛博士,台灣大學土木系詹穎雯教授,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徐尤華無損檢測工程師總共10位講者,做出9個主題的演講,主要圍繞橋樑的創新技術、耐久性設計、維養、運營、品質控制等內容。除了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外,來自台灣的講者也將會介紹台灣淡江大橋的情況。針對澳門即將興建的連接澳門半島A區與氹仔E區的第四橋採用鋼結構橋樑的形式,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還將介紹澳門橋樑鋼結構工程的品質控制經驗等。
“橋樑建造與維養技術”研討會於本月月24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在澳門中華總商會四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