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06月1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公營機構亂象叢生醜聞不絕
    用人唯親、肥上瘦下、晉升沒標準、同工不同酬等亂象,普遍存在於現今職場,大大影響整體工作氣氛。月前廉署踢爆靠公帑運作的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人員親屬關係比例過高,雙方更就此情況透過媒體隔空辯駁。另一邊廂,同樣以公帑運作的澳廣視將推行新職程制度,但相關制度卻令舊人被「降職降薪」,藉此亦引爆員工們長久以來對公司日常管理的不滿。雖然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和澳廣視並不是真正的政府部門,但這兩個部門卻同樣以公帑注資的方式去運作。為了確保公帑運用得宜及符合成本效益,類似的公營機構有沒有善用公帑、內部管理運作如何,都是廣大市民非常關心的議題!
    廉署踢爆 生產力親屬多
    月前廉署踢爆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截至二零一七年,一百零一名工作人員中,約一成五、即十六名工作人員間存在親屬關係,而且部分人員連聘用文件、聘用建議書及批示都欠奉。廉署批評生產力中心原有的招聘方式過於隨意,加上有親屬關係的工作人員比例過高,難免令人產生任人唯親的質疑。隨後,有媒體認為實際情況與廉署所指及公眾想像有出入,而生產力中心理事長孫家雄受訪時亦指出,經檢視一九九六年至今的員工檔案,包括已經離職及仍在中心任職的檔案,發現僅有十四人存有親屬關係,未能判斷是否廉署報告中所指的十六人,同時還表示十四人的檔案中,在入職問題上沒有違規,即親屬沒有參與相關的招聘過程。廉署被質疑調查有誤,當然心有不甘,故隨即啟動補充調查,結果發現原來共有二十一名工作人員之間具有親屬關係,其中六人在二零一七年四月前已經離職。
    其身不正 如何幫助社企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究竟有多少工作人員之間存在親屬關係?據廉署解釋第一次調查主要是根據中心提供的人員名單,經身份比對而得出結論;第二次調查數據則是生產力內部自查的十八人,加上廉署比對之前調查的人員名單而得出。生產力中心存有親屬關係的人數,竟先後出現了四次不同的數據,那究竟是廉署調查失誤還是中心有意隱瞞?筆者不敢妄下判斷。但生產力中心連聘用文件也欠缺完整,可見內部管理有多混亂,甩漏有多嚴重。顧名思義,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的主要職能是協助本地工商企業提升生產力,企業管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中心其身不正,內部管理亂七八糟,自顧尚且不暇,還侈談什麼提升企業生產力和競爭力、加速社會多元發展,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走後門歪風 須打擊遏止
    廉署調查亦指出,自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八年,生產力中心全職人員的招聘有一百次,其中五次未對外公開,兼職人員的招聘有二十六次,其中十一次未對外公開。由此可見,生產力中心領導好像把機構變成私人俱樂部,大搞裙帶關係,公然「內舉不避親」,安排親朋戚友入職部門,儼如閉門一家親,確實令人嘆為觀止。若然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將用人唯親當成教條,以一種不透明、不專業的「走後門」方式去聘用人員,這不僅是政府管治制度的瓦解,更令整個社會彌漫著一股輕能力、重關係的風氣,向下一代傳遞一個訊息﹕想在社會向上流,阿諛奉承、攀龍附鳳遠遠比真才實學、努力向上重要。
    澳廣視新規 被批評自肥 
    同樣是用公帑運作的澳廣視,近日也鬧得滿城風雨。事緣澳廣視制訂新的人員職程規章,被批評「肥上瘦下」、「高層自肥」、「遲來先上岸」等等,一眾員工大呼「不公」後亦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澳廣視內部的管理情況。眼見風頭火勢,澳廣視也立即表示「這是一場誤會」,執委會主席白文浩更強調,制訂新職程是為了配合市場發展,吸引新人才,並澄清新職程不會損害現職員工的權益。老實說,作為一間以公帑運作的傳媒機構,澳廣視的內部管理情況可算一直備受詬病。數年前,就有記者因遵守專業操守,不隨便答允別人胡亂刪剪片段,最終卻落得「被炒魷」的悽慘下場。另外,審計署數年前亦已踢爆澳廣視多項不合理的狀況,包括常務董事的醫療福利欠明確規範;有常務董事外出公幹參加會議的前後期間,曾順道前往葡萄牙休假;申報招待費存在不合理等等。雖然澳廣視領導層更換了,內部管理依舊混亂,醜聞還是不斷,甚至有變本加厲之勢。
    節目質量 與民要求差遠
    一間營運幾乎完全依靠公帑的傳媒機構,理應提供客觀的新聞資訊,亦要製作內容豐富、題材多樣的節目,以滿足市民的文化和娛樂需求。然而,或許是由於「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澳廣視與特區政府如魚得水,長期處於「超合作」關係。對於不利當局的消息,澳廣視報導避重就輕,欠缺準確性及客觀性,甚至將官員英雄化,淪為特區政府的宣傳機器,公信力蕩然,完全沒有肩負起「無冕王」應有的職責。至於那些娛樂消閒節目,不敢說是粗製濫造,但收視率長期偏低。製作不到具代表性的節目,連本地人也不願收看。總之,作為一間用公帑運作的傳媒機構,澳廣視無論節目的質量還是管理層的操守,都跟市民的要求有極大的差距。
    公營機構 亂象醜聞不絕
    公營機構亂象叢生,醜聞不絕如縷,早已惹來輿論批評。儘管公營構機並非傳統的政府部門,相關人員亦不屬於公務員體系,但因為營運的資金來自大眾的錢財,政府以至整個社會亦有權監察。現時由特區政府全資擁有或大部分撥款注資營運的機構為數不少,當中包括責任重大的輕軌公司和都市更新公司。成立公營機構的原意是要在較僵化的政府體系以外引入私人機構營運模式,以提升靈活度,但這樣卻讓公營機構感到「山高皇帝遠」,紛紛淪為針插不入的獨立王國,為所欲為,歸根究柢,就是特區政府監管出了問題。現時法律法規沒有對公營機構的財政運用作出明確規範,明顯監管不足,當局應儘快制訂公營機構管理指引,提升監察作用,以免珍貴的公帑淪為無良人士的盤中飧,養肥了一大批令人艷羨的高薪一族,造就了一大群徒有虛名的「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
                          *雲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