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2月2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滬漂姑娘」守護著
家門口的非遺傳承

    【中新社上海2月7日電】(中新社記者 李姝徵)彈撥聲聲,其樂融融……龍年新春漸近,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鎮浦東派琵琶傳習所裡,彌漫著“國風”年味。
     舞台上,十數名琵琶愛好者身著漢服,髻簪絨花,懷抱琵琶。舞台前,“90後”滬漂姑娘王睿琳手持曲譜,細細講解曲目技法。輕攏慢拈抹復挑,“叮咚”聲次第漸起,一曲《新年好》縈繞在教室中。 琵琶藝術(浦東派)又稱浦東派琵琶,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浦東派琵琶的區級非遺傳承人,王睿琳4歲起師承於著名琵琶演奏家潘亞伯門下。大學畢業後,王睿琳應老師之邀,離開安徽老家來到惠南鎮,致力於浦東派琵琶的傳承與發揚。
    清乾隆嘉慶時期,南匯縣惠南鎮人鞠士林融合琵琶彈挑技法獨創“鞠琵琶”,其傳人主要分布在南匯縣,活動範圍延伸至江南地區,甚至遠及京城。浦東派琵琶不僅是當代中國主要的琵琶藝術流派,其所演奏的曲目亦是民間音樂的經典。“2016年我剛來惠南鎮時,發現這裡的人大多不瞭解浦東派琵琶。”“家門口”的非遺演奏技藝卻並不為當地人所知,“我想讓更多當地人能够接觸到浦東派琵琶。”這位“90後”姑娘的“滬漂之旅”至今已7年有餘。作為惠南鎮浦東派琵琶傳習所裡的琵琶老師,7年間,王睿琳已培養數百名學員,也參與、見證了浦東派琵琶在惠南鎮的日漸興盛。
    在官方的支持下,7年多來,惠南鎮的浦東派琵琶傳承呈現多點開花之態:一個區級浦東派琵琶傳習所,多個鎮級傳承點,加之與數個當地學校合作開設的浦東派琵琶興趣班。“祗要想學,我們就歡迎。”王睿琳說。 夾彈、夾掃、並弦,大摭分,輪滾四條弦,鑼鼓奏法……王睿琳懷抱琵琶,雙手並用,展示浦東派琵琶的特色技法。武曲氣勢磅礴,文曲沉靜細膩,指尖流淌出的樂聲一時如急雨,一時如私語。“鋼琴有88個琴鍵,古箏有21根弦,我手中的琵琶雖然祗有4根弦,音色卻千變萬化。”王睿琳對觀者說。
    “琵琶很美。不僅音樂美,古典的氣韵更美。”“《十面埋伏》特別颯。”“我最喜歡《寒鴉戲水》和《陽春白雪》。”前來學習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分享自己體會到的“個中滋味”。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王睿琳在教授傳統曲目之餘,還嘗試用浦東派琵琶技法演奏流行音樂。“比如,遊戲音樂《赤焰之櫻》就很適合用琵琶演繹,孩子們學起來也很有興致。”王睿琳說。
    孩子們對琵琶的濃厚興趣也感染了父母。在春節前舉辦的“琵琶藝術(浦東派)親子漢服體驗活動”上,不少家長也換上漢服,和孩子們一同演奏簡單的琵琶樂曲,感受具有惠南特色的“國風”年味。
    “平常看孩子練琴時簡單的彈挑動作,輪到自己卻如此艱難。”“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孩子之後學習琵琶的道路上,我會耐心陪伴,與她一起探索民樂的樂趣。”活動後,不少“寶媽”寫下這樣的感言。
    “非遺傳承的根本在於人,”王睿琳說,要讓非遺“活”起來,需要“支持的人、傳播的人、學習的人,和欣賞的人”。數年間的學習,或許並不足以培養一位琵琶大家;傳承數百年的音樂,卻能擁有更多聆聽和欣賞的觀眾。
    “有時我出去吃飯,或者在街上走一走,經常能看到背著琵琶的小朋友。”王睿琳說,每每看到這一畫面,“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瞬間”。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