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5月1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金代「銅坐龍」有價值
可體現中華「龍文化」

    【中新社哈爾濱4月28日電】(中新社記者 劉錫菊)“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獨特精神標識,也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象徵,中華民族稱自己為龍的傳人。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為第五生蕭,與白虎、朱雀、玄武並稱為“四神獸”,又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其形象的變換與時代的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1956年秋,在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古牆的西側,出土了一尊銅製坐龍,系中國目前為止發現的金代最早的龍造型文物,後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尊銅坐龍出土的背後有哪些故事?有何重要價值?其蘊藏的“龍文化”如何見證中華民族的融合?近日,哈爾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金上京文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那海洲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國目前為止發現的金代最早的龍造型文物,銅坐龍發現背後有哪些故事?
    那海洲:位於哈爾濱市阿城的白城西城牆與金太祖完顔阿骨打的初葬陵之間,有一個村落,叫“裴家屯”,東距金上京古城牆不足50米,西距完顔阿骨打的初葬陵30米左右。村裡也就住著十幾戶人家。
    1956年秋,村民裴山來到金上京古城南北城分界點的城西南一點的地方(北城的西南角牆外)挖掘菜窖。挖著挖著,裴山突然在坍塌的城牆殘土和瓦礫中發現一個銅製器物,是一個銅鑄龍形輪廓的物件。裴山將其帶回家簡單清洗,感覺是個老物件,就放在櫃子裡。
    轉眼過了七八年,不經意間,裴山將銅坐龍放到自家的窗檯上,這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當時正值春季,颳風天氣較多,風級大小不一,由於銅坐龍在鑄造的時候,張口呈呼嘯狀,腹內中空,所以隨著風力大小,颳風時長不等,銅坐龍就會發出一陣陣變化不同很奇怪的聲音。要是偶爾聽見不足為懼,可是風不停,銅坐龍發出的聲音就不止。於是,他思前想後,決定把銅坐龍交給政府。隨後,裴山找到當時的阿城縣文化科,將銅坐龍無償捐給國家。
    1965年,銅坐龍終於落戶當時阿城市的金上京歷史博物館。1990年,銅坐龍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後,又被調撥到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
    中新社記者:金代銅坐龍的造型有何特別之處?
    那海洲:該銅坐龍為黃銅鑄造而成,高19.6厘米,重2.1千克,集龍、麒麟、獅、犬形象和特點於一身,與傳統的中國四大龍形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其造型呈蹲坐式,坐龍身體的軀干部分是無鱗片蛇身的造型,昂首、張口、首尾連環、蛇身鳳眼,肩微前弓,前左腿翹起,其爪飛踏瑞雲,瑞雲與後腿相連,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與地面相連,龍尾上翅向外捲曲,龍首、肩部和四肢飾有卷鬣。該銅坐龍頭部中的龍鼻子造型很特殊,鼻孔朝上,氣勢十足。
    坐龍不僅出現在金代,隨著完顔亮遷都至北京,在民族融合和中華文明傳承的影響下,作為女真人後裔的滿族人,在傳承了女真民族龍文化後,其創建的清代宮廷建築的屋檐,以及華表上出現的龍形神獸,也均有坐龍造型出現。可見金代工匠創造的坐龍造型,不僅傳承了中華文明,且對後代有很大影響。
    中新社記者:銅坐龍功能和用處是什麼?
    那海洲:銅坐龍體現了當時高水平的鑄造工藝和皇家的絕對權威。近年來,另有銅坐龍出土,再回首看這尊金代銅坐龍,其前右腿、尾部及瑞雲處有雙向分開的扁錠痕跡,推測其很可能是與它物件相連接固定而鑄。
    金世宗完顔雍曾重新審定皇太子所乘坐的車。據《金史•輿服》載:金世宗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十二月規定,將皇太子金輅“軾上坐龍改為鳳”,據此可知金輅上曾飾坐龍;又據“大輦……頂輪施耀葉,中有銀蓮花、坐龍”記載,可見大輦頂輪上也飾有坐龍。由此可見,銅坐龍功能主要是皇家車輅和龍攆上的御用飾物,應該在金太宗和金熙宗及海陵王時期所用。到了金世宗時期,取消了車輦上的銅坐龍飾物,改成了鳳。也就是在金朝的歷史上,銅坐龍在金上京的御用時間僅存在了30餘年。
    有學者認為,此坐龍與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巡幸析津(今北京),如乘金輅”和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巡幸上京所乘大輦上的裝飾有關。
    據《金史》《大金國制》等書記載,熙宗曾擴建皇城,增築宮室。
    公元1149年,海陵王完顔亮殺金熙宗完顔亶篡取皇位。1153年,完顔亮遷都至北京(後改中都,今北京)。正隆二年(1157年),海陵王派蕭彥良焚上京皇城宮室。該銅坐龍的出現,可以論證金朝遷都和毀掉金上京確有其事。
    中新社記者:目前,中國是否還有其他金代銅坐龍出土?何以阿城出土的這尊銅坐龍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那海洲:龍是中國龍文化的象徵,真龍天子就是皇帝的別稱。金上京在中國歷史上“迷失”了五百多年,此銅坐龍的出土,證實了阿城的白城就是金初的都城上京。
    銅坐龍出土之後的半個世紀,其一直屬於孤品。隨後又發現幾尊不同造型的銅製坐龍,其中有北京金陵出土的龍獸兼象的造型。銅坐龍的出土,證明大金國皇帝認可中華歷史文化,並繼承和傳承中國歷史和龍文化。故,銅坐龍成為國家一級文物,被稱為“鎮館之寶”,實至名歸。
    中新社記者:銅坐龍是何以體現中華“龍文化”的?為何說其見證了金源文化和中原文化之緊密聯系?
    那海洲:金源文化和中原文化,都是中華文明的結晶,在中華文明的不同歷史階段,展現了民族精神和民族融合的歷史畫卷。
    中華龍文化,要追溯到史前。從考古發現看,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原始龍圖騰就被先人所崇拜。“原龍”“夔龍”“飛龍”“行龍”“黃龍”“祥龍”等都寓意著不同時代的天子、皇權及神靈,龍是左右人類的天神。龍文化在中國無處不在,如“真龍天子”“葉公好龍”“龍馬精神”“龍飛鳳舞”等,皇帝的御用之物更是用“龍”來稱呼:“龍袍”“龍冠”“龍椅”“龍床”“龍攆”“龍靴”等。
    從歷史文物來看,各種造型的龍在中國無處不在。金代的銅坐龍形象,是運用中華龍的文明,塑造具有金王朝特點的龍。從中不難看出,金源文化繼承了中華民族文化,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之中。而且,金王朝始終把自己的政權,置於中華民族正統文化之中。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