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1月1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向德國讀者講黃鶴樓故事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作者 周俊 德國明斯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國際友城關係既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間外交的重要載體。友城關係親不親,關鍵在民心,深入推進友城間的民心相通是新時代中國民間外交的重點議題。講好城市文化故事,是打破文化壁壘、深化他國民眾對城市及所在國家認知,促進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徑。
    將“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明互鑒”聚焦到講好城市文化故事,是我們的工作創新點。我們與武漢合作,將“黃鶴樓”和伯牙子期知音故事這些武漢特有的寶貴文化資源,置於人類共有精神財富的坐標系中,指出其世界普遍文化意義。我們重新創作出版了德文版《黃鶴樓》和《知音故事》,這也是德國市場推出的第一個中國城市故事系列。這兩部作品的問世受到德國政界、企業界、文化教育界、環保界好評。如德國垃圾分類之父、環保行業協會主席哈仁康普所說,他從《知音故事》中看到的不僅是伯牙子期因音樂留下的千古佳話,還看到了中國在治理生態環境中發出的、尋找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聲。他希望能攜手中方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共譜知音合作新篇章。
    挖掘文化,科學調研
    用創新方式講好城市傳統文化故事。城市傳統文化作為城市的“魂”與“根”,既是城市故事素材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我們將創新國際傳播方式融入到講好城市傳統文化故事中,達到好的傳播效果。
    誠如德國市長協會(該協會有3000多市長會員)主席馬庫斯•樂為所說,《黃鶴樓》和《知音故事》是他擔任市長協會主席以來看到的第一本來自中國的城市故事書,一個城市沒有文化故事,相當於一個人沒有靈魂。他說,從長遠來說,德中城市雙邊關係的主旋律,應該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信任機制。僅建立在經濟合作上而沒有文化的交流是短期的,不可持續的。
    採用科學手段和方式,對傳播對象和市場進行基礎性調研和應用型研究。馬克•吐溫曾說過,“給你帶來麻煩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而是你自以為知道、其實錯誤的事。”在國際傳播中也存在這種因為不做市場調研對受眾市場和群體認知偏差及不足的情況。如何將調研決策制引入到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黃鶴樓》,多數中國人通過崔顥和李白的詩詞認識瞭解黃鶴樓;但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德國是童話之鄉,德國大多數城市有童話故事,所以我們重新將《黃鶴樓》改編成童話故事, 很受歡迎。我們採用圖書出版的形式,也是經過市場調研,發現德國人喜歡讀書,而圖書市場關於中國的書很少。
    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不少影響城市品牌傳播的問題,如城市標識和城市品牌的脫節:很多人知道大熊貓,但不知道雅安;德國有龍舟節,但很少人知道龍舟和宜昌、汨羅的關係,多數人不知道屈原的故事。引入科學調研決策制,對傳播市場和受眾做了科學調研,就會發現傳播瓶頸和問題,尋找到解決方案,找到最佳傳播方式、渠道和最有效傳播路徑、傳播人群,而不是僅僅依託媒體單一渠道——尤其在深化傳播方面,立體多元的傳播方式尤為重要。
    不止翻譯,久久為功
    國際傳播不等於翻譯,翻譯不等於國際傳播,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城市文化國際傳播不是簡單地把原文翻譯成外語,而是需要收集整理加工、進行創造性轉化發展、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挖掘。
    德國格林童話故事流傳世界受到喜愛,是因為格林兄弟花費畢生精力收集整理民間故事進行重新創作。目前中國城市不少優秀的傳統文化故事,多處於原始狀態,需要進行加工整理再創作。《黃鶴樓》和《知音故事》德文版的創作過程,正是在不改變原意的條件下,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發展、挖掘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同樣,作品在海外市場翻譯了德文,也並不等於做了國際傳播。如二十多年前魯迅作品被譯成德文,但魯迅在德國還說不上家喻戶曉。2019年,德國杜塞爾多夫和中國紹興聯合舉辦過“魯迅與海涅——大師對話”活動,我發現魯迅在德國的影響力不能與海涅在中國比。作品翻譯出來,如果不推廣傳播、走向社會、走向民間,祗會停留在象牙塔內被束之高閣。
    可持續性傳播獎勵機制的建立。文化推廣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制定系統的推廣傳播戰略,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因此需要建立相應激勵機制,讓傳統短期斷層的傳播方式向長期可持續性轉型。
    就像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事杜春國對《黃鶴樓》和《知音故事》模式的總結: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黃鶴樓》和《知音故事》之所以在德國慢慢產生影響力,是因為德文版出版後,每年尋找新渠道做深度傳播,從進入學校、圖書館、書店,到參加中國節、龍舟節等民間活動,再到作為首部中國作品入圍登上國際母語節的舞台……沒有一系列的後期深入推廣,不可能產生深刻影響力。
    國際傳播不是在海外每年參一次展,做一次推介就够了,這也違背文化傳播規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需要不斷深化可持續性推廣。所以在評獎機制上,要鼓勵做深度推廣,不僅僅評選年度最佳傳播獎,更要激勵優秀作品的可持續性傳播。
    對接產業,創新思路
    發揮城市文化傳播在城市國際化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少城市把國際傳播等同于在外媒發新聞稿,沒有與城市國際化發展所需的產業鏈進行對接。我們在《黃鶴樓》和《知音故事》的傳播試點中,對精準傳播對象採用定量和定性的調研傳播方式,在武漢大學城的國際化建設、德國環保高新技術產業鏈的對接、高端人才的引進等方面收到德方積極反饋,提出加強與武漢的創新務實合作,取得良好傳播效果。我們發現,創新城市文化傳播是城市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尤其疫情初期,在世界抹黑武漢的輿論旋渦中,我們憑藉兩部作品的影響力,在德國狂歡節上推出第一也是唯一支持武漢的花車,為武漢去污名化,消除偏見誤解,攜手共同抗疫,也為武漢疫情後國際市場復蘇發揮了一定作用。
    一線工作的國際傳播者,如果思路和方法不創新,很難把城市文化傳播出去。《黃鶴樓》和《知音故事》不僅積極推動兩個故事走進德國民間,而且計劃推向全球。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