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8月0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伏羲是連接全球華人精神紐帶
    【中新社蘭州8月4日電】(中新社記者 丁思 李亞龍)甘肅天水是伏羲氏的誕生地、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和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2022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突出“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宗旨,以“講好伏羲畫卦故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海內外中華兒女線上線下拜謁問祖。
    為何伏羲成為連接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伏羲氏神話傳說符號,從民族精神內涵方面如何破譯?對於當下中華民族復興與中華文明發展,有何借鑒和啟示?天水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隴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雍際春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作出深度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伏羲的神話傳說如何生成與演變?該神話傳說的傳播路徑和輻射地理範圍是怎樣的?
    雍際春:史稱伏羲之母為華胥氏,在雷澤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曆十二年而生伏羲”于成紀。伏羲出生地成紀就是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這裡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媧及其部族活動的遺跡和傳說故事。遺跡主要有卦臺山、龍馬洞、女媧祠、風台、風穀、風瑩等,傳說主要有洪水故事、開天創世、兄妹成婚、摶土造人、女媧補天等。
    自先秦以來,由於其獨特地位和非凡貢獻,伏羲乃至女媧成為中華民族歷代口耳相傳又見諸典籍史乘,並加以推崇、歌頌、祭奠、信仰、尋根的對象。歷代賢哲學人乃至統治階層,遂以伏羲、女媧事蹟及其文化創造活動為基礎,複經演繹加工和增益擴展,加之民間傳說的推衍流傳、民間信仰崇拜與風俗習尚的浸潤習染,逐漸形成了源遠流長、內涵深奧豐富而蔚為大觀的伏羲文化。
    隨著伏羲部族的強大和遷徙,他們東進中原,建都于陳(今河南淮陽),子孫遍佈黃河流域。從西向東遷移的過程中,伏羲部族也和別的部族融合,人口規模越來越大,活動範圍越來越廣,向北進入今天的內蒙古高原地區,向南進入長江流域,再到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
    伏羲也因此成為蒙、滿、苗、瑤、彝、藏、壯、黎等各族信奉的始祖。曾一度有學者認為伏羲女媧的傳說起源於西南地區,這是文化源與流的關係,不能將兩者本末倒置。可以確定的是,在上古民族萌芽之時,伏羲就被大部分族群所認同。
    甘肅天水公祭伏羲由來已久,相沿成習。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確定每年6月22日舉行。今年,甘肅官方首次組織“56個民族代表”參加公祭伏羲大典,也再次說明伏羲是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始祖。
    中新社記者:伏羲氏族的文化創造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為何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
    雍際春:作為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和他的部族在文明初創中做出多方面奠基性的文化貢獻。主要有畫八卦、造書契、結網罟、取火種、養犧牲、作甲曆、定嫁娶、創禮樂、制九針、立占筮、設九部、以龍紀官等。這些發明創造涉及物質文化的眾多方面、精神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領域和制度文化的萌芽。
    例如,“始畫八卦”是對世界陰陽二分和變異規律的發現與概括,並抽象為符號加以表示的體現;造書契是文字的初創,標誌著結繩記事時代的終結和文字書寫時代的來臨;制嫁娶、置婚姻和定姓氏,是婚姻制度的巨大變革和社會進步。
    史稱伏羲、女媧人首蛇身,這說明伏羲部族最初以蛇為圖騰。隨著遷徙和部族間交融,伏羲氏將漸次征服和結盟的各部落圖騰也部分融入蛇圖騰之中,從而形成以蛇身為基礎,附加牛耳馬齒、鹿角蝦須、魚鱗蛇身、獅鼻虎爪的多圖騰組合的龍圖騰。
    龍圖騰由生物性的蛇複合、混血成為虛擬生物的龍,正是伏羲部族征服融合各部族走向文明強大在上古圖騰崇拜中的典型體現。這體現伏羲部族求同存異、美美與共、和合大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塑造。
    千百年來,龍圖騰崇拜和龍文化習俗世代傳承,深入人心,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龍已昇華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情感紐帶和精神象徵。(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