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8月0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唐代盛行之舞蹈「胡旋舞」
見證東西方交流民族融合

    【中新社銀川6月21日電】(中新社記者 楊迪)“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歌《胡旋女》描述的絕美舞姿“胡旋舞”,是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胡旋舞”千年來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它是如何從西域傳入中原的?如何見證東西方交流與民族融合?寧夏博物館館長李進增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作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胡旋舞”如何從西域傳入中原?為何成為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
    李進增:胡旋舞最早是在北朝時期,由西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生活在今中亞地區的粟特人是個非常著名的貿易民族,從東漢直至宋代,他們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他們將一些西域文化傳入中原地區,胡旋舞就是其中之一。據文獻記載,這種舞蹈須快速不停地旋轉,故名“胡旋舞”。
    在唐代,從平民百姓到達官顯貴,都頗喜愛胡旋舞,有多方原因。
    首先,胡旋舞男女鹹宜,且早期多為獨舞和雙人舞,不需要組織較大的樂隊、舞蹈班子,機動靈活,表演方便。
    其次,胡旋舞舞姿雄健奔放,與盛唐時期開放包容的精神氣質相契合。在盛唐,人們以開放的心胸對待這些外來文化,凡是優秀的、優美的,都願意去學習實踐。這種社會風尚也是胡旋舞能普及的重要原因。
    此外,胡旋舞的廣泛傳播與普及,也離不開當時兩個“超級明星”——安祿山和楊貴妃的推動。《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安祿山晚年肥胖,重三百多斤,走路還需侍衛攙扶,但在唐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時,卻如風一樣輕盈。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也精通胡旋舞。白居易詩中便寫道:“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中新社記者:“胡旋舞”如何見證東西方交流與民族融合?
    李進增:周、秦、漢、唐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繁榮興盛的時期,這些時期,中原王朝的京畿都位於關中平原,而隴山以北(今寧夏六盤山)的寧夏地區實際上就是周、秦、漢、唐王朝“首都”的北方門戶。
    秦朝時期,將軍蒙恬開始在寧夏平原地帶鑿渠墾荒。隨著軍屯和民屯發展壯大,寧夏平原的灌溉農業逐漸繁盛,成為後來周邊各民族聚集的“塞北江南”。
    漢武帝時期,為保持西北邊疆的穩定和鞏固,專門採取了一個特殊的管理措施——屬國制度。漢代沿著西北邊郡設置了5個屬國,每個屬國設立一個都尉作為最高行政首長進行管理。屬國制度允許區域內的少數民族保留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這種制度對鞏固和發展邊疆地區的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有利於區域內各民族的文化交融。
    唐代的職官制度也表明,漢人對胡人的態度是比較友好的,許多胡人在唐朝做官。大唐民眾喜歡穿胡服、聽胡樂、吃胡餅、跳胡旋舞,同時中原的許多優秀文化,如絲綢、茶葉、瓷器等,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對西方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生活的豐富產生了廣泛影響。
    基於這些原因,地處中原王朝邊疆、農牧交錯帶,又是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寧夏地區,成為長期以來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中華文明與西域文明頻繁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帶,不少胡人  在這裡定居、生活,胡旋舞也由此傳入中原,成為東西方文明文化交流互鑒的一種體現。
    中新社記者:“胡旋舞石刻墓門”為何被稱為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證?
    李進增: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種體現,胡旋舞在古代文獻尤其詩詞裡,出現次數很多。唐代詩人李端、白居易、元稹等,都在詩詞中對胡旋舞有過精彩詳細的描寫,但長久以來,考古工作者並未在考古實物中發現胡旋舞的蹤跡。
    1985年,胡旋舞石刻墓門在寧夏鹽池縣蘇步井鄉窨子梁唐墓中出土。墓門上刻畫著身著胡服舞蹈的胡人舞伎。據墓誌記載,墓主人生活在武則天時期,姓何,而“何”姓則是“昭武九姓”中的一支,證明墓主人是中亞粟特人。根據墓誌記載以及墓門上的形象刻畫,我們可以追溯這位胡人墓主從西域祖居地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原定居生活的整個過程,其自然也成為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一個典型代表。
    胡旋舞石刻墓門是最先被確認刻畫有胡旋舞的考古實物,對於研究東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但實際上,我們藉助胡旋舞石刻墓門上記載的形象,在此前已發掘的一些考古實物中,如敦煌壁畫、山西一帶的胡人墓葬等,都找到了胡旋舞的形象。
    中新社記者:千年來,“胡旋舞”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如今,其舞蹈元素是否還有所繼承?
    李進增:據文獻記載,北朝至唐代時期,胡旋舞都是單人舞或雙人舞,男女皆可表演。這其中也有些細微差別,男子跳的舞被稱為“胡騰舞”,縱橫跳躍、剛健有力;女子跳的被稱為“胡旋舞”,柔美輕盈。
    到了宋代,胡旋舞的舞蹈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由獨舞和雙人舞發展成了集體舞。
    但宋代以後,考古學家再也沒有在文獻中找到對胡旋舞的詳細描述。有種推測是,胡旋舞已融合到了當地的民間舞蹈中。
    目前,考古學家還無法梳理出胡旋舞確切的演變軌跡,但根據文獻和詩詞的描述,胡旋舞的舞姿與現今新疆及中亞地區的民族舞蹈較為相似,都包含急速旋轉的舞蹈元素。作為一種曾特別流行的舞蹈,胡旋舞的元素很可能已深入民間,融入如今的民族舞蹈。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