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7月1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三星堆考古層層「剝繭」 
 揭開古蜀文明神秘面紗

    【中新社廣漢7月10日電】(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嶽依桐)掀開三星堆遺址8號祭祀坑上方隔灰避光的黑色薄膜,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何曉歌拿著工具和厚厚一疊分裝袋走上多功能考古操作平臺。懸空的平臺最大限度保護了坑內文物,向下望去,坑內出土的青銅器、金箔片讓人眼花繚亂,而這位新生代考古工作者當天的工作則是在雜遝層疊的文物碎片中準確找到已完成3D掃描的細小海貝。
    作為中華文明“滿天星斗”中最神秘的星辰之一,三星堆遺址祭祀坑新一輪發掘自啟動以來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近日,中新社記者獨家探訪了發掘現場。走進考古大棚,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對考古現場環境及本體進行即時監測的顯示幕,仍在對“壓箱底”文物進行提取工作的7號、8號祭祀坑發掘艙亮著燈光,不遠處則坐落著能第一時間對出土文物進行分析的各類實驗室。
    指著位於祭祀坑西北角的銅豬鼻龍形器,何曉歌介紹,雖然有著“聚寶盆”之稱的8號坑已提取了不少“國寶級”文物,但目前坑底還有大量造型誇張、工藝精湛的青銅重器等待提取。為最大程度保護坑底文物,隊員們每發掘一層就會進行全坑3D掃描,給每一件器物標上三維座標,同時為出土器物“量身定制”矽橡膠翻模外殼,減少文物在採集、運輸、存儲過程中的損壞風險。“每隔一段時間文保老師還會來對坑底文物進行監測,測量色差、銹蝕情況,及時制定文保方案。”
    8號祭祀坑發掘負責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趙昊介紹,雖然世人都對三星堆充滿奇思妙想的文物感到好奇,但“挖到什麼”對田野考古工作而言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在發掘過程中對堆積現象、埋藏環境以及其所反映的行為進行研究。而考古大棚中可以將測年誤差控制在正負25年之內的加速器質譜儀等設備,則深化了考古工作者對現有資料的認知。
祭祀坑提取出的文物源源不斷地被送至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在近千平方米的保護修復館內,遊客可透過透明玻璃,近距離瞭解文物修復的完整過程。
   記者在宛如科幻大片現場的文保中心內看到,尚未完成修復的銅神獸、銅神壇整齊置於工作臺上,被整體提取回實驗室的5號、6號祭祀坑被罩在恒溫恒濕的保護艙,多名身著白色防護服的文保工作者圍在大型儀器旁商討修復方案。
    “文物幾乎都是孤品,必須要有絕對的把握,才能動手修復。”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副主任郭漢中介紹,三星堆新發現6個祭祀坑的文物大部分還處於整理、清理階段,這一階段的最大難點就是資訊採集。“所有可以提取的資訊都要採集,包括器物上的絲織品殘留、海貝等附著物、朱砂等,接下來還要進行文物分類、嘗試拼對,最後才會進入文物修復階段。”雖然新發現祭祀坑的田野考古工作即將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祭祀坑的考古工作即將畫上句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冉宏林介紹,除了對文物進行清理保護和修復,考古工作者還需要對本輪考古勘探和發掘獲取的大量資訊資料及時整理,編寫考古報告,並儘快讓這些精美神奇的文物早日在三星堆博物館與公眾見面。
    “祭祀區只是三星堆遺址的一部分,三星堆遺址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等待探索,比如還沒找到文字、大型墓葬、手工作坊、宮殿區等。”在三星堆遺址已奮鬥了10年的冉巨集林感慨,這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不斷努力、堅持奮鬥,才能真正揭開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三星堆的重大考古發現永遠是‘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