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7月1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蔡倫造紙對世界影響深遠
 【中新社濟南7月7日電】(中新社記者 沙見龍 趙曉)世界各國歷史上使用的紙,無不源於約兩千年前中國漢代的發明。蔡倫,是漢代發明紙的代表者與關鍵人物,他發明的造紙技術對後世影響深遠。
    著有《蔡倫造紙與紙的早期應用》一書的著名編輯學家、《文史哲》原編輯部主任劉光裕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剖析關於蔡倫是造紙先驅還是改良功臣的爭議,解讀蔡倫造紙術如何影響世界文化傳播。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關於蔡倫是造紙先驅抑或改良功臣至今仍有爭議,對此您怎麼看?
    劉光裕: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考古實物中不斷發現蔡倫以前生產的紙,部分學者認為,這說明在他之前造紙已經成功,於是斷言蔡倫造紙成功就是“改良”。數十年來,“改良說”盛行不衰。
    誠然,蔡倫以前已經有紙毋庸置疑,但這不能成為“改良說”成立的根據。因為東漢造紙具有明確的既定目的,如《後漢書•蔡倫傳》記載旨在解決媒介領域“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的難題。這個目的形成兩大要求:其一,針對“縑貴”,要求造紙務必成本低廉;其二,針對“簡重”,要求產品務必輕便好用。兩大要求完全實現前,雖然早已有紙,但都不算造紙已獲成功。
    從《後漢書•蔡倫傳》中的“自是(從此)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也能瞭解,“蔡侯紙”被廣泛應用,兼有成本低廉與輕便好用兩大優點,是當年造紙目的獲圓滿實現的標誌。
   由此可見,蔡倫不是最早造紙者,而是東漢造紙的最終成功者。資料表明,從最初造紙到蔡倫獲得成功,經歷了漫長時間。而紙的發明者,就是在這漫長過程中做出貢獻的所有人組成的一個無名群體。作為最終成功者的蔡倫,是該群體中唯一留下真實姓名者,是集造紙技術大成的傑出科學家,他把中國造紙技術提升到成熟階段。稱他的功績為“改良”,與史實不符,有掩蓋歷史真相、混淆視聽的消極作用。
    中新社記者:東漢時期的中國為什麼能成功發明造紙術,而世界上多數國家為何不能自行掌握造紙術?
    劉光裕:美國學者卡特在其著作《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中論證了,世界各國的造紙技術無不直接或間接地源於中國。各國不能自行掌握造紙技術,不是因為沒有需求,而是因造紙術科技含量高,難度大。
    中國東漢為何能造紙?相關因素很多,大致有以下三個重要原因:
    其一,需求強勁。中國自殷商以來,疆域遼闊、人口眾多、語言各殊。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及時而有效的傳播與交流,除了依靠以形表意的漢字,還必須利用原料豐富、製作不難的媒介工具——簡書。歷史上,東漢造紙為的是讓新型媒介工具紙書,取代原有媒介工具簡書,實現“升級換代”。漢代因尊儒而將發展教育視為國策,當時擁有大量閱讀人口,由此產生對書寫材料與書籍的強勁需求。
    其二,技術路線正確。首先,東漢造紙是為了解決“縑貴而簡重”難題,目的明確、要求正確,可避免重大失敗與挫折,得事半功倍之利。另外,造紙原料選擇中國古人非常熟悉的麻類纖維,這樣能少走彎路,縮短技術成功的距離。
    其三,傳統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以家國觀念和儒家“民本”政治兩大因素最為重要。中國的家國觀念,萌生于商周,成熟於春秋戰國,由此產生了社會集體高於個人的傳統思想。
   東漢從事早期造紙的那些志士仁人能不計個人得失,無怨無悔貢獻力量,源於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家國觀念,相信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凡有利於國家最終必將有利於自己,並能惠及子孫。(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