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6月2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北大考古百年闡釋
中華文明價值體系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作者 沈睿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教授)自1922年1月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成立,北大考古已走過100年;1952年,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高等院校中的第一個考古學專業,至今已有70年歷史。“一百年篳路藍縷,初心不改;七十載田野育人,薪火相傳”,北大考古是中國考古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百年初心不改,田野薪火相傳
    1921年,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次年1月,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成立。這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前身,它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北大考古注重田野考古發掘、多學科交叉和注重科學的學術傳統。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北大考古開拓創新,逐步完善學科體系建設,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形成今日北大考古的學科布局和特色,形成融合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交叉學科的考古教學體系、研究體系以及考古教育思想。
    1958年,北大考古就開始了有計劃的中國考古學教材編纂工作,由專業牽頭組織相關教員共同討論、攻關。1975年,初步編纂出《中國考古學》各段講義及其輔助教材。1985年,“北京大學考古學叢書”編委會成立,以出版教材、專著和學術論文。2020年6月,決定建設“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教材書系”工程作為學科發展戰略,繼續推進和完善中國考古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和育人體系,爭取建成初具規模的外國考古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同時加快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學課程體系建設。
    目前,學院立項的教材已涉及學科各個方面,基本建構起中國考古學斷代考古教材、博物館學教材以及古代建築教材,初步建構起若干專門考古(如外國考古、城市考古、植物考古、水下考古)和文化遺產、文保的教材。《世界考古學》的中譯工作也正在進行。
 
        考古學對中華文明探源有何貢獻?
    研究中華文明演進模式是中國考古學的重要命題,也是以蘇秉琦先生為代表的數代中國考古人自覺的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蘇秉琦先生以“區系類型”方法構建了中國文明起源的“滿天星鬥”學說,提出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三部曲三模式,即古國、方國、帝國(更早的提法是古文化、古城、古國)三部曲,以及原生型(燕山南北)、次生型(中原)、續生型(北方)三模式。1987年,嚴文明先生提出中國文化發展的“重瓣花朵”模式並發展為多元一體學說;1989年,嚴先生又從聚落考古角度揭示史前社會從氏族到國家的發展線索。上述觀點至今仍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經典,為考古學界廣泛引用。
    “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等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開展,延長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自2001年預研究開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至今已開展二十餘年,取得一系列成就。
     目前通過對良渚文化等的研究,考古學界普遍認為距今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正式形成,此時進入古國文明階段,將“中華文明五千年”從傳說證明為可信的歷史。
何為中華文明價值體系的考古學闡釋?
    中華文明價值體系的考古學闡釋就是以中國的考古材料為綱,結合相關歷史文獻,系統發掘考古材料所蘊含的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核心價值。這反映了新時代中國考古人開始注意做好考古成果轉化與利用工作,加強對考古材料的闡釋能力和將考古材料轉向史料的轉化能力。(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