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2月2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外遊客體驗
廣西舞「炮龍」

    【中新社南寧2月20日電】(中新社記者  黃艶梅)2月20日,中國農歷正月十一,夜色下的廣西南寧市賓陽縣人潮湧動,全縣逾百條炮龍飛舞騰躍,中外遊客在爆竹聲中“炸龍”祈福,體驗壯鄉廣西“超燃”年俗。 有1000餘年歷史的舞炮龍活動當晚在“中國炮龍之鄉”賓陽縣震撼上演。英國籍遊客馬克體驗後直呼:“好刺激,好過癮,春節氛圍感‘拉滿’。”來自南寧的博主曾月珊與同伴特地來到賓陽縣拍攝炮龍文化短片。“龍年一定要來體驗炮龍節,我要把這一別具特色的廣西民俗向更多人推介。”她說。 賓陽舞炮龍習俗起源於北宋年間,是壯、漢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晶,有“中華一絕”之稱。賓陽炮龍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當晚18時58分,百龍舞賓州活動開始。一條條游龍匯聚廟堂,待族上長者完成炮龍開光儀式後,鑼鼓喧天,萬炮齊鳴。一條條巨龍上下騰挪,走街串巷送祝福,數十萬遊客與龍共舞,蔚為壯觀。 “炮震千山醒,龍騰百業興。”賓陽縣坊間認為,舞炮龍可以祛除晦氣,帶來雨水、豐收、吉祥和安定,寄託了民眾“求安、求福、求旺、求樂”的願望。
炮龍被視為新年神物,每條長約30至40米。炮龍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說。炮龍所經之處,夾道人群“狂轟亂炸”。
    活動現場,祗見舞龍人頭戴竹帽、赤膊上陣,揮舞著龍頭龍身,進行“勇敢者的遊戲”,任憑爆竹炸響彈落。大膽的遊客脖上掛著數串鞭炮,點燃了一串又一串,玩得興致勃勃。不少人還“冒險”鑽龍肚、拔龍鬚、抓龍鱗,以求福氣。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炮龍是賓陽人心中吉祥的象徵,大家對炮龍有著割舍不斷的深厚感情。”賓陽縣靖安街舞龍藝人廖國維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炮龍節是當地春節中最熱鬧的活動。
    今年56歲的廖國維自8歲開始舞炮龍,是賓陽炮龍舞龍技藝傳承人。痴迷炮龍文化的他,創編了具有當地特色的炮龍表演套路,還先後組織賓陽縣龍隊赴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展演100餘場次,培養了一大批賓陽炮龍愛好者和傳承人。
    炮龍是用竹篾、紙、布等材料扎製而成,製作炮龍需要全程手工,工序有30餘道。今年適值炮龍的“本命年”龍年,賓陽縣炮龍製作訂單激增,當地扎龍人忙活不停。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炮龍是賓陽人心中吉祥的象徵,大家對炮龍有著割舍不斷的深厚感情。”賓陽縣靖安街舞龍藝人廖國維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炮龍節是當地春節中最熱鬧的活動。
    今年56歲的廖國維自8歲開始舞炮龍,是賓陽炮龍舞龍技藝傳承人。痴迷炮龍文化的他,創編了具有當地特色的炮龍表演套路,還先後組織賓陽縣龍隊赴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展演100餘 場次,培養了一大批賓陽炮龍愛好者和傳承人。
    炮龍是用竹篾、紙、布等材料扎製而成,製作炮龍需要全程手工,工序有30餘道。今年適值炮龍的“本命年”龍年,賓陽縣炮龍製作訂單激增,當地扎龍人忙活不停。 70歲的扎龍老匠人鄒玉特“與龍共舞”55年,是遠近聞名製作炮龍的高手。數十年來,鄒玉特不斷鑽研扎龍技藝,積極促進炮龍文化在海內外傳播。“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扎龍技藝傳授給年輕一代,希望越來越多的炮龍少年勇敢追夢,讓賓陽炮龍生生不息。”他說。
    近年來,賓陽縣以文化賦能,積極打造炮龍文化品牌。龍年新春,賓陽縣推出炮龍音樂節、炮龍星光集市、體育廟會、非遺巡遊表演、《炮龍》民俗舞台劇等系列活動,讓當地民眾及遊客共慶佳節。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