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10月3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樂師王心心:一曲《春江花月夜》再現海上明月共潮生
    【中新社台北10月25日電】(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陳小願)初唐時期,吳中詩人張若虛留下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全唐”;千餘年後的今天,南管樂師王心心用一把琵琶再現出“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良辰美景。
    “南管的傳承,不祗是傳統的、前輩們創作的東西,更應該是要有後續的,賦予新生命給南管一種新的活力。”在兩岸享有“南管仙子”美譽的王心心2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在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小巷內的心心南管樂坊,王心心為記者彈唱了《春江花月夜》選段。“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短短四句詩,被演繹為十幾分鐘的視聽盛宴。琵琶弦動,似水似霧;歌聲婉轉,如泣如訴。
    當記者沉醉於這被稱為“台灣最從容不迫的聲音”之際,卻不知這首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傳世之作,曾讓王心心陷入“不斷寫好又不斷放棄,周而復始的挫折”之中。
    “難度高太多,這首詩雖然抽象,但讀來氣象萬千,之前常用的曲牌寫好後都覺得太小家子氣。”
   王心心說,直到最後使用《三不和》這個較少有人彈奏的轉調變奏曲,通過叠拍及原曲重復、不斷輪回,才創作出詩中所營造的“面對大自然時間流變的大哉問”之感。
    王心心在開篇演繹“春江潮水”場景時,大膽運用了古琴的指法。“因沒有人這樣彈過,這指法我就自己取名叫‘滑音’吧!”她說,多年來自己一直在創新、突破,因為無論南管抑或詩詞,大家不是為了要傳承才去創作,而是在掌握基本詞牌曲牌和演奏手法的基礎上,用自己對美的理解去創作和表達。
    王心心這種類似於張愛玲“我以我手寫我心”的藝術理解,源於她兒時對南管的別樣“初體驗”。
   發源於福建泉州一帶的南管以五人合奏為主,拍板、琵琶、三弦、洞簫、二弦等五種樂器各有專屬定位,故又稱“五音”。
    成長於泉州的王心心,兒時曾私拿父親的琵琶,學南管曲牌自彈自唱。精通南管的父親因此為她製作了一把小琵琶,並鼓勵她繼續練習,為女兒日後在南管界“坐遍五張金交椅”的全才表現打下基礎。
    王心心於1992年定居台灣,2003年創辦心心南管樂坊。談及多年來不斷創作的動力,她稱在沒有演出的時候都會“充電”,而林懷民、蔣勛等藝術界朋友的支持也常激發她的創意。王心心的《葬花吟》《聲聲慢》《琵琶行》等作品,正是受到這些朋友的啟發和幫助。
    最初鼓勵王心心“一個人即是一個劇場”的,是編舞家林懷民。2006年,林懷民指點王心心讀《琵琶行》時說,“你的每一次彈撥就是舞蹈,你的眼神就是戲劇”。
   王心心一字一句地閱讀、創作,最終運用創新指法演繹出“四弦一聲如裂帛”的場面,吟唱出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林懷民因此為她寫下“王心心作場”五個字,並盛讚“王心心代表的不祗是她這個人,而是整個南管藝術。”
    被問到最喜歡哪首作品時,王心心笑答:“都喜歡,每一首寫出來自己唱沒有起雞皮疙瘩,我就不會唱,要唱到我可以入定,激動到想要唱給別人聽才會停手。”她說,自己最大的老師是錄音機,每次創作、練習都會錄下來反復聽,並改到自己滿意為止。
    2009年,南管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關於南管傳承與發展的問題開始得到更多關注。
   王心心說,自己並不會特意去推廣南管,祗要找到對南管有所理解、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足矣。
   她說,台灣現在有不少傳統館閣在傳承南管,她也在台灣大學授課。“好聽的音樂不怕沒有傳承,以前都可以留到現在,現在國際上已經注意到了,(傳承)這點是不用擔心的。”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