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10月2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澳門雜誌中文版新期出版

    【特訊】《澳門》雜誌(中文版)第143期現已出版。
    中央政府於9月5日公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9月17日,行政長官賀一誠率領特區代表團出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儀式。他在致辭時表示,粵澳雙方將精誠合作、積極作為,確保深合區開好局、起好步。配合深合區的開展,今期《澳門》雜誌訪問了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分析了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可為澳門發展帶來那些發展空間和重大機遇。同時,走訪了幾位已在橫琴生活一段時間的澳人,分享在橫琴生活的經驗。
    2003年,在中央政府的倡議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創立,發揮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平台作用,促進內地、澳門和葡語國家的共同發展。《澳門》雜誌專訪了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副秘書長丁恬,分享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與各國各方通力合作的故事。
    第二屆「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於今年7月盛大展開,整個項目以「因創造而美好」(To Create for Well-being)為主題,30項出自澳門、內地及世界各地藝術家之手的國際藝術展品及戶外藝術裝置,分佈於澳門各傳統展覽場地、戶外廣場、世遺景點、高等院校和酒店度假村,藉藝術聯繫世界。藝術專題《以創意藝術聯繫全球》分別專訪了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及總策展人邱志杰,分享他們對藝術的體會和見解。
    澳門是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國際城市。佔絕大多數的中國居民與各族裔和睦相處,彼此保留各自的文化傳統,又有不少交集共融。文化專題《人月同圓中外共融》訪問了數位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士,分享在「人月兩團圓」的氛圍下,如何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歡欣。
    澳門海事博物館大樓建成於1990年,是澳門首座為專題博物館而設計興建的建築物。首位取得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的華人建築師呂澤強,在〈澳門海事博物館〉一文介紹其創新之處。
    由資深傳媒工作者陳思國撰寫的專欄「記憶中的行業」,今期〈搓炮穿珠串絲花 窮人的孩子早幫家〉介紹澳門昔日的家庭孩童,如何靠手工零活幫補家計。
    由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出版的《澳門》雜誌(中文版),是一本集時事、經濟及歷史文化等內容的綜合性雙月刊,內容豐富。其流動裝置應用程式,除雜誌內容外,還設有快訊及短片觀賞欄目。
    《澳門》雜誌(中文版)第143期在澳門文化廣場、星光書店、邊度有書、慢調書旅、文采書店及各大書報攤有售。
    《澳門》雜誌(中文版)流動裝置應用程式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macau.macaumagazine.view
    iOS
    https://itunes.apple.com/mo/app/ao-men-za-zhi/id1048563422?l=zh&mt=8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