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4月0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黎族圖騰與漢字交融
創新傳承黎族古文化

    【新華社海口4月7日電】(記者王存福)圖騰文化是人類歷史上古老而奇特的文化現象之一,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圖騰文化的發揚和創新日漸式微。
    海南黎族圖騰文字作者陳春元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海南黎族圖騰文化,使黎族圖騰更便於傳播和識別,將黎族圖騰和漢字結合創新,創作出黎族圖騰文字作品《千字文》。
    「自2018年4月起,我們實地走訪了海南多個黎族地區,深入調研昌江、白沙、東方、五指山、保亭、陵水、三亞等地,發現圖騰文化符號的應用和傳播相對狹窄,許多織娘及黎錦、黎陶手工藝的從業者無法係統梳理黎族圖騰文化的脈絡及其含義。」海南黎族圖騰文字創新創作的成員王芳說。 她表示,調研發現黎族圖騰的成像比較有規律,有很好的造字基礎,黎族圖騰和文字結合有極大的可能性。調研現狀激發了他們對黎族圖騰文字創作的想法和信心,借助漢字的識別度、傳播力和影響力來創作黎族圖騰文字,應用的可行性非常高。這樣既能保留民族文化的個性,又能讓公眾看得懂,還能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黎族文化。
    黎族圖騰文字是如何創作的呢?作者陳春元介紹說,首先收集整理黎族圖騰紋樣,圍繞其成像特點,抽取剝離出極具代表性的黎族圖騰符號來改造成漢字偏旁部首,再按圖騰樣式的意義與漢字的組合特點進行對比。
    造字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黎族圖騰偏旁部首符號化後,圖騰文字「漢字」化成形的階段。黎族圖騰的構成規則是直線、折線組合的對稱之美,而現代漢字是剛柔結合的平衡之美,兩者的融合會有矛盾衝突。既要保留住黎族圖騰元素的特徵,還要減少黎族圖騰文字的識別難度,必須尋找很好的融合點,這樣的融合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地碰撞、嘗試。圖騰筆畫和漢字結構調整的過程,前後歷經8個月之久。
    最終兩者得以融合成形,共耗時22個月。目前已經完成的《千字文》既保留了黎族圖騰的美學特徵,又依託受眾對漢字結構的熟知度,因而能快速地識別。
    截至目前,作者已創作完成近2500個「黎族圖騰文字」,剩餘部分預計2020年內將全部完成。作者表示該作品的部分使用權限將免費授權給有意向的合作社、扶貧項目、傳統手工藝從業者及學校等,讓更多人參與圖騰文字的使用和完善,形成海南特有的文化符號和文化現象。並計劃未來三年通過數字化平台,將「黎族圖騰文字」提供給黎族文化研究、傳承、傳播、教學等領域使用。 專家表示,海南各民族文化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特別以黎族文化為代表的海南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將緊隨自貿港大背景向前推進。在目前海南發展的大背景下,海南各民族文化既要傳承,更要創新,必須打破固化模式,不斷摸索新的表現形式,吸納新的力量,讓其更容易交流傳播,與主流文化產生更多碰撞和交融,形成海南獨特的文化氣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