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家可歸者增速創新高
調查數據顯示去年增長達11%
【中新社舊金山8月19日電】(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從舊金山市政廳前的廣場步行一個街區,就能抵達以髒、亂聞名的田德隆區。外地遊客大多快步通過,避免眼神與聚集在路邊的無家可歸者交流。不過,與這些居無定所的人打交道,卻是德西瑞·瓦埃索的日常。
8月18日,慈善機構救世軍組織的項目經理瓦埃索與幾名同事和志願者推著小推車,在田德隆區幾條無家可歸者常年聚集的街區分發免費食物和衣服。瓦埃索告訴中新社記者,援助無家可歸者的工作她已幹了十年,這個群體的人數一直在增加,今年尤其明顯。《華爾街日報》近期對超過300家機構的數據進行歸納後發現,截至目前,美國無家可歸者人數較去年已增長11%,為美國官方自2007年開始跟蹤相關數據以來的最大增幅。洛杉磯和舊金山的無家可歸者規模尤其龐大,兩城的市長都曾因這一問題宣佈當地進入緊急狀態。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今年6月公佈的一份針對無家可歸者的調查報告顯示,60%的受訪者報告患有慢性病,82%的人表示曾歷過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65%的被調查者自稱使用過毒品,62%的人表示存在酗酒問題。另外,接近72%的人自稱遭受過暴力毆打,24%的人表示遭受過性侵害。 生活在田德隆區街頭的傑弗瑞就是毒品的受害者。10多年前,他因染上毒癮而丟掉廚師的工作,並被家人掃地出門。他指著一頂破舊的帳篷說:“我真的不喜歡人們說我無家可歸,這就是我的家。”
傑弗瑞也曾住進政府提供的臨時安置所,但不到一個星期就回到街頭。他說不願意同一群陌生人住在“擁擠、混亂的建築裡”,而“街頭更安全和自由”。 美國無家可歸者醫療保健委員會高級政策主任芭芭拉·迪皮特羅表示,或許有臨時安置所總比沒有好,但它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她看來,安置所往往限制多,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不安全。“這就好比你受了重傷,別人卻給你一塊創可貼。”她說,“安置所不是家。”
不過,在物價居高不下的加州擁有一個家並非易事。根據加州房地產經紀人協會8月11日發佈的數據,該州的住房負擔能力指數在2023年二季度觸及16年來最低點,祗有16%的人有能力在加州購買中等價格的現有單戶住宅,較一季度下降3%。在2012年一季度,該比例高達56%。
瓦埃索認為,無家可歸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居住成本大幅上漲。位於田德隆區的救世軍雷爾頓大廈在其官網上說,該建築擁有110個單元的無家可歸者過渡性和永久性住所,“現在最大的需求是住房援助”。 除了慈善機構,美國各級政府也在想方設法安置無家可歸者。過去4個財年,加州在應對無家可歸者問題上支出了創紀錄的170億美元。2022年12月,拜登政府公佈一項無家可歸者問題應對計劃,表示將把增加住房供應擺在優先位置,目標是2025年讓無家可歸者數量減少25%。不過,批評者對政府的一系列計劃抱有悲觀態度,部分臨時安置所項目還遭到附近居民的極力反對。
因為舊金山的治安環境越來越差,華人劉女士兩年前搬到聖馬特奧縣密爾佈雷市。不過,最近她又遇到煩心事。劉女士告訴中新社記者,聖馬特奧縣計劃在米爾佈雷市購買一家酒店,用以安置100名單身男性無家可歸者。在她看來,這些人就是不安定因素。劉女士說,“無家可歸問題如影隨形,讓人無處逃脫。”她在社交平臺號召當地華人聯合起來,反對該縣這一計劃。 美媒分析指出,除居住成本上漲之外,新冠疫情期間援助政策的逐步結束也是無家可歸者問題進一步惡化的原因。在部分地區,非法移民的湧入同樣令無家可歸者人數增加。不過,旨在應對加州矽穀無家可歸者問題的“目的地:家”項目認為,雖然無家可歸者問題是由多個因素引發且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但更深入的研究發現,該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和長期存在的社會不平等”。
站在街頭簡陋的“家”旁邊,56歲的傑弗瑞說,他眼前的計劃是盡快戒掉毒癮。“我的夢想是先有個真正的家,再去找回原本屬於我的其它東西。”傑弗瑞聳聳肩說,“但不管我怎麼努力,這個簡單的夢想也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