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4月0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生命「信使」將愛與奉獻在人間傳遞

    【新華社南昌4月7日電】(記者袁慧晶 劉彬)這是單若毅從事遺體器官捐獻協調工作的第13個年頭。這些年,他見證過500多次的生離死別,經歷過無數次的難以啟齒和想要放棄,卻最終被這些凡人善舉所感動而堅持下來。
    2008年,單若毅從臨床醫學專業畢業,應聘到江西省紅十字會,從事遺體器官捐獻相關工作。但他很快發現,這份工作並不輕鬆。「剛來的時候並不知道要做什么,直到一次培訓被拉去看人體組織捐獻取材,和上學時的解剖課完全不同。那時候不知道,這是在為以後見證捐獻做準備。」單若毅說,協調員需要在手術室用鏡頭記錄過程。
    2010年,江西省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的試點省份之一,單若毅正式成為一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他開始在全省各地跑,最常待的地方是各家醫院的ICU,工作內容是在醫院認定腦死亡或心死亡後,也是家屬最悲痛的時候,詢問他們是否能捐獻出親人的器官。
    和遺體捐獻有所不同,器官捐獻對捐獻者的要求更高,需要器官保持一定的活性,因此,器官捐獻者往往都是因為意外離世的。不少器官捐獻者家屬在接觸協調員之前,從未聽說過這個詞。
    「儘管心裡演練了無數次,也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能救人命的好事,但在那樣的氛圍下開口還是會痛苦。無論多少次,情感永遠不會麻木。」單若毅說,最痛苦的一次是在逝者家中被兩個孩子抱住雙腿的瞬間。
    當時,單若毅和逝者的一名親屬趕到逝者家中去做其他親屬的工作。「剛進門就被兩個孩子抱住腿喊‘叔叔,救救我們的爸爸’。孩子們以為我是醫生,能救他們爸爸的命。當時心像針扎一樣,直接哭得稀裡嘩啦,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最後協調的工作是那名親屬完成的。」單若毅回憶道。
    他忘不了那位捐獻了丈夫遺體的老太太。那時他剛把遺體安放在接運車裡,準備和老太太告別,老太太突然就跪下了。「那是第一次被白髮蒼蒼的家屬跪,當時整個人都懵了。她說的話我現在都記得——‘照顧好我老頭子的身體,他怕疼’。」單若毅說,那一次,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和責任,他要對得起這些家屬的信任。
    還有一位捐獻者母親,做出捐獻因病過世的女兒器官的決定後,村裡傳出風言風語,說她把孩子的器官賣了,全家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社會壓力。
    單若毅問她,後不後悔當初的決定?她說:「不後悔,因為我相信好人會有好報。」單若毅又問,什么樣是好報?她說:「女兒出殯那天天氣很好,天很藍。」單若毅說,那一次他遇見了寬容。
    截至2020年,中國已有2800餘名像單若毅一樣的專兼職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他們在愈加完善的法律賦權與監督之下,成為生命「信使」,讓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在生死面前得到昇華。單若毅說,堅持這份工作是因為還有許許多多的愛應該被紀念,也許生死不可協調,但愛與奉獻將接續傳承下去。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