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6月0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茅善玉:「雲演出」收穫新粉絲
戲曲藝術要跟上這個時代
    【中新社上海5月27日電】(作者 許婧 戴立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觀眾密集的劇院劇場等文化場館大多停止面向社會的公開活動。談及因受疫情影響而尚未恢復的劇場演出,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劇協副主席、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在電話中坦言,劇團演員們都盼望早點回到熟悉的舞台,“但疫情期間的網上演出,讓我們有了很多意外收穫,收穫了不少年輕的新‘粉絲’”。
    抗疫期間,上海滬劇院的演員們仍然堅持每天練功。在茅善玉的倡導組織下,上海滬劇院多次通過網絡視頻,為熱愛滬劇的觀眾舉行了“雲演出”直播,受到眾多粉絲歡迎。
    “當時很多人內心不免沮喪、擔憂和恐慌,我們覺得作為文藝工作者,就應該在這關鍵時刻站出來,為大家送去歡樂和安慰,這樣也能轉移觀眾的注意力,讓鬱悶的情緒找到一個宣洩口。”茅善玉說,上海滬劇院舉辦的這些直播演出,增加了演員與觀眾網上交流互動的機會,很多年輕人也被吳儂軟語的唱腔深深吸引,成為滬劇的新粉絲。
    茅善玉表示,大家對這種形式的歡迎程度也出乎意料。這讓他們認識到新媒體的巨大影響力,也引發新思考:今後在劇場演出之外,也要善於運用網絡,加強對演員和劇種的宣傳,特 別是要加強青年演員與觀眾的連線互動,這也是滬劇保持生命力和影響力的一個新途徑。
    其實,茅善玉一直在促進這項工作。兩年前的全國兩會上,茅善玉提交了《出台扶持政策,促進全國地方戲曲電影拍攝》的提案,“很多支持舉措都逐步得到落實”;今年全國兩會上,茅善玉再次呼籲,新技術、新媒體要多關注傳統戲曲藝術,更多提昇戲曲傳播力,為“小眾”文化爭取更多機會。
    滬劇作為上海地方戲曲的傳統“小眾”藝術,已有200年的歷史,至今仍在長三角一帶擁有眾多觀眾。上海滬劇院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
    茅善玉分析,滬劇所反映的題材扎根於百姓,接地氣,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而滬劇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在於一代又一代滬劇人的不斷探索和創新。
    “我們一定要跟上這個時代。”茅善玉舉例稱,去年大獲成功的滬劇新戲《敦煌女兒》,通過反映上海姑娘樊錦詩堅守敦煌50年的人生歷程,謳歌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堅守大漠甘於奉獻的“敦煌精神”,“從題材選擇到舞台表現力,在很多方面為滬劇表演藝術的創新做出了新嘗試。”
    “我們一直在努力打造好戲和新戲。”茅善玉透露,繼《敦煌女兒》之後,上海滬劇院正在排練新戲《一號機密》。該劇反映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隱姓埋名,用生命保護一批機密文件的真實故事。
    “去年的首演感動了很多觀眾,但我們不滿足,聽取了各方意見建議後對劇本做了較大的修改調整,力爭打磨出一部精品。”茅善玉說,這部戲爭取在6月底前進入劇場演出,之後還要不斷改進打磨,為慶祝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做好準備。
    茅善玉感慨,疫情帶來的很多深刻教訓,是此次全國兩會中委員關注的焦點,大家圍繞完善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防範機制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希望能够盡快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彌補回來。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