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7月0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單霽翔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讓香港與內地文化血脈更相融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電】(中新社記者  應妮)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即將與公眾見面。作為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坦言其有幸參與並見證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醞釀、選址和建設階段的很多珍貴瞬間。日前他講述了其中的故事。
 
        北京與香港的博物館合作不謀而合
 
    2015年9月,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受邀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參加國際文物修復協會培訓中心揭幕儀式。林鄭月娥肯定了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赴香港展覽所取得的良好成果,單霽翔也對香港同仁策劃展覽的水準和敬業精神表示讚賞。同時,他以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身份,提出了一個在當時顯得有些異想天開的建議,即能否在香港興建一座長期展示故宮文化和中華文化的博物館。
    在單霽翔看來,故宮博物院與香港博物館同仁共同舉辦了多項大型文物展覽,均獲成功,吸引數十萬香港市民和訪客參觀,說明香港社會對中華文化擁有濃厚興趣。但是如果要較長時間、較大規模地展示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無論在展覽空間和展覽期限上都有局限,不可能較長時間同時舉辦多項展覽。為此,能否在香港建設一座展示故宮文化的博物館,以固定地點、定期更換展品的形式,展示豐富多彩的故宮文化和珍貴文物,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命題。
    “在後來的多次溝通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在香港建設一座展示故宮文化的博物館,可以說是彼此不謀而合,完全基於雙方在文化發展上的互惠互利、資源分享。這將使此前故宮博物院與香港博物館的交流機制升級,將故宮博物院赴香港的展覽進行規範化和系統化的提升,使之更加專業化、品質化、常規化。”他說。
    單霽翔認為,長期以來,香港一直作為繼紐約、倫敦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而受到世人矚目。但是在博物館的數量和規模方面,香港與紐約、倫敦相比有差距。“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無疑是香港文化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將有利於香港成為國際文化都會的願景,也有利於故宮博物院走向國際、走向大眾生活的發展策略。”
 
        博物館讓香港與內地的文化血脈更加相融
 
    從一個想法的誕生到最後的實現,中間經歷內地和香港諸多相關工作人員的協調和努力,無論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贈35億港幣,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決心選址西九文化區,以及來自內地從軟硬體各方面的支持。
    2016年12月,當時的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作為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和代表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在北京簽署《故宮博物院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就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備忘錄》,正式啟動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專案。按照合作備忘錄內容,香港特區政府將在西九文化區設立專門展示故宮文化的場地,並命名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分別從文物展覽、數位多媒體展示、故宮學術講座、故宮知識講堂和故宮文化創意產品行銷五個方面,創建一個獨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故宮文化綜合展示空間。
    2017年6月29日,習近平主席抵達香港視察當天,便風塵僕僕前往西九文化區考察,見證了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張建宗與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定》。
    2017年12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舍設計方案出爐。2018年5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動土儀式開啟。2020年11月主體結構竣工。2022年5月,博物館大樓內部工程及展廳裝修完成。6月22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開幕典禮,並將於7月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的話,“這是祖國送給香港的一份厚禮”。
    單霽翔暢想,將來香港民眾不但能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到難得一見的故宮文物藏品,還能聽到著名文物專家的講座。“數位故宮”更能讓觀眾實現“身在宮外,心在宮內”的感覺,在這裡還能把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帶回家。青年學生更有機會參與故宮知識課堂活動,學到更多傳統文化知識。“通過教育及推廣活動,包括為青少年提供交流和實習,以加強對歷史、文化和藝術的認識,更加深入地瞭解故宮文化,讓香港與內地的文化血脈更加相融。”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