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9月2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導演張真鋼在黃山
「導演」小山村改變

    【新華社合肥9月20日電】(記者劉方強、張紫贇)幹過記者、當過導演,在深圳打拼了近30年,張真鋼的前半生可謂精彩。2007年,由於被徽州文化吸引以及對鄉村生活的嚮往,他毅然辭去深圳的工作來到安徽黃山,以「新村民」的身份投入到鄉村振興一線。
    成為「新黃山人」後,他探訪了不少當地的古村落。
    如何讓一個無人問津且殘破不堪的村落變成美麗鄉村?除了資金投入,農村更需要新的理念、新的發展思路。
   張真鋼常常思考自己能做點什么,並以實際行動嘗試「導演」當地農村的改變。
    得益於以前繪畫、攝影、導演等工作經歷,張真鋼對整體空間、光線的設計擁有獨到見解,尤其強調文化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徽州區岩寺鎮石際村是黃山市眾多「自然生長」的村莊之一。這裡地理位置偏僻,房屋陳舊失修,村裡的中青年基本在外地打工並買了房子,不打算再回來。
   「當時這裡是一間被主人放棄了六年的破敗的老房子,旁邊是一間豬棚和垃圾場,雜草叢生。但是這村子環境優美,三面環山,一條小溪貫穿整個村莊。」張真鋼指著一張老照片說。
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把這塊荒地「盤」了下來,進行創意改造。
    張真鋼叫來工人,除了對房屋進行加固,還對周邊環境進行整體設計。廢棄的石塊、破舊的門窗、古老的樹根,這些當地人看不上的「垃圾」都被他收集起來,成為絕佳的建築裝飾物料,就連村裡本來要送到垃圾場的建築水泥塊都被他拿來作為材料鋪設地面。
  「這些老物件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載體,再利用不僅可以傳承和弘揚徽州文化,也是在踐行環保理念。」張真鋼說。
    經過四年打磨,張真鋼的這份「藝術創作」初具規模:酒吧、畫室、花園、客房等功能區一應俱全,庭院裡草木繁茂,與水池相映成趣。按照規劃,年底建成後,這裡可以作為高端鄉宿、藝術工坊、攝影基地、小型演出場所。
    為提升生活環境質量,張真鋼和村民們商量,對村容村貌進行整體優化,比如把村口的道路拓寬、把路旁的旱廁改成景觀水池、帶動鄰居清理轉運門前屋後的垃圾等等。
  「在張老師的示範帶動下,不少村民意識到原來家鄉可以這麼美,農村也是有價值的,我們家也正在改造準備辦民宿。」64歲的村民江正春目睹了村莊和村民的大變化。
   過去十幾年,張真鋼在黃山市參與了不少房屋的改造設計,他稱之為藝術創作,同時也是振興鄉村的有益探索。
    「我們邀請張老師參與到本地美麗鄉村建設。他關於徽州文化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廢棄材料利用的一些新理念,令我們深受觸動,在幾個鄉村的改造過程中已經付諸實踐。」岩寺鎮副鎮長吳偉告訴記者。
    在張真鋼眼裡,黃山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很多可以共享的資源。鄉村振興主體在村民,只有讓他們在觀念、行動上強大起來,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
    在黃山市,像張真鋼這樣來自大城市的「新黃山人」還有不少,他們注重挖掘徽州文化、強調環境保護、引導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新鮮活力。
    受到一批先行者的示範帶動,不少在外務工並買房的石際村村民,也從外地回來翻修老屋,至少有四戶人家準備開辦民宿。昔日人跡罕至的山村如今已小有名氣,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村民們開始在抖音上介紹家鄉,晚上大媽們也在村口跳起廣場舞。
    夕陽西下,炊煙嫋嫋,「沉睡」的山村正在慢慢「甦醒」。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