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5月3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美科研團隊破解花朵起源之謎
     (續前)史恭樂介紹說,科研團隊通過重建化石植物的三維外觀形態和內部解剖結構,發現其中已絕滅的一類種子植物——盔籽,具有類似被子植物原始類群外珠被的結構——包裹種子的彎曲殼斗。裸子植物的種子僅有一層珠被,而被子植物的種子則具有兩層珠被,這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區別于裸子植物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基於已發表的種子植物形態數據矩陣和本次研究的新認識,科研團隊重新構建一個包括31個分類群和83個性狀的形態數據矩陣,通過不同方法的譜系發育分析均顯示,包括盔籽植物、開通植物、舌羊齒植物等在內,具有相似彎曲殼斗的絕滅種子植物是被子植物的近親,並很可能包括被子植物的直接祖先。
    這一大類絕滅種子植物化石可追溯至晚二叠世,表明被子植物的祖先類群可追溯到中生代以前。
   早在距今約2.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並非在白堊紀突然出現,比花朵在早白堊世或中白堊世的出現要早很多。
    助力破解達爾文進化論相悖困惑
    被子植物對人類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至關重要,其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都是演化生物學中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19世紀的早期古植物學研究發現,被子植物化石在白堊紀地層中突然大量出現,這似乎與認為生物演化是漸進的進化論相悖,達爾文對此感到困惑不解,稱之為“討厭之謎”。
    史恭樂表示,中美團隊最新對被子類植物基干類群的種子著生器官的形態及其同源性研究,對學界認識被子植物冠群的關鍵特徵心皮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關研究進展是中國古植物學對被子植物演化理論認識的重要突破,為理解被子植物白堊紀之前的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也部分回答了達爾文的“討厭之謎”。
    在《自然》同期發表“新聞與觀點”文章中,國際同行專家指出,雖然還需要更多化石來確定被子植物起源,但認識這些化石之間的親緣關係,有助於進一步研究種子植物的演化以及被子植物的其他特徵如何出現。(續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