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7月2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農民合唱團用音樂喚醒西北鄉村「悶」生活 
    【中新社銀川7月26日電】(作者 楊迪)“告別了西海固苦水泉呀,奔向黃河金岸大戰場……”走進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大戰場鎮紅寶村村部,記者仿佛置身音樂的海洋。農民合唱團按不同聲部站成四排,合唱歌曲《逐夢大戰場》,“團長”李震宏在側用鋼琴伴奏。
    這首《逐夢大戰場》是當地移民生活變遷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九十年代,為解決寧南山區貧困問題,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實施,許多西海固居民舉家搬遷到現中寧縣大戰場鎮,在曾經的古戰場荒灘上建設新家園。經過30多年的努力,這裡已從荒無人煙的沙灘變為一片綠洲。
    物質生活變好了,但大戰場鎮村民卻感到空虛。“干完農活後就閑在家裡看手機、打遊戲,不怎麼和人交流,整個人也特別沒有耐心。”村民曹麗直言,自己的生活有點“悶”。
改變發生在2019年。當年4月,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參與大戰場鎮文化扶貧工作、有著音樂教師經歷的李震宏組建大戰場鎮紅寶村農民合唱團,自己擔任合唱團“團長”。
    合唱團甫一成立,便有近80名村民報名參加,但難題亦隨之而來:團員們基本沒有音樂基礎,其中還有十餘人不識字,教學難度非常大。
    李震宏祗得一字一字地“掰”開來講:“嗓子怎麼打開?氣息怎麼控制?聲音拖到哪?一項一項講給他們。”
   不識字的學員用手機錄下李震宏的范唱,回到家後打開視頻,逐句記下歌詞,對著老師的口型練習發聲。
    團員們對音樂的渴望超乎李震宏的想象。白天干農活時,田間地頭常有歌聲縈繞;晚上則來到村部集中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大戰場鎮紅寶村農民合唱團參加“寧夏銀川首屆黃河合唱比賽”,獲專業成人組銅獎。
   提起這次參賽經歷,“那是寧夏最大的舞台,沒想到我們農民能站到上面。”曹麗難掩興奮地說,加入合唱團後自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變得開朗了,還愛化妝打扮了。”
    大人們的行為也影響著孩子。受參加合唱團的奶奶影響,7歲的景鈺芬也愛上了唱歌,經常去“旁聽”合唱團練習,“我長大的夢想是唱歌。”景鈺芬說。
    大戰場鎮的村民不知道,在向南近180公里的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中河鄉廟灣村,有一位“院長”正做著與“團長”李震宏相似的事。
    在廟灣村梁雲文化大院演藝大廳內,“院長”梁雲正在組織一場文藝匯演。二胡響起,演員吼起秦腔,台下的觀眾或凝神靜聽,或拿出手機拍照。
    梁雲文化大院成立于2012年,是固原市原州區成立最早、最具代表性的一家文化大院,也是梁雲的心血。
    梁雲愛好拉二胡、彈琴、秦腔、皮影戲,也樂於教人,他和文化大院的村民演員多為師徒關係。在梁雲看來,辦文化大院是讓村民“走好路、說好話、不要做壞事”。
    村民們的改變讓梁雲看到了“曙光”。以前農閑時,村民們“喝酒賭博說閑話”,現在則是“秦腔二胡廣場舞”,“文化大院搞起來後,近40裡路的村民都被吸引過來,現在衛生好了,(村民)說話也文明了。”67歲的梁雲比劃著雙手。
    這樣的院長不止一個,目前寧夏共有文化大院740個、民間文藝團隊1200余支,音樂之美正像絲絲細雨,浸潤淳樸農人內心的綠洲,喚醒沉睡在其中的“文化種子”。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