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12月3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河北海興西路梆子傳承煥生機
《陽關折柳》在此處巡演
    【新華社石家莊12月30日電】(記者駱學峰)「黃沙百戰穿金甲,平沙萬里絕人煙……」隆冬時節,河北海興縣香坊鄉寇莊村格外熱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西路梆子傳統劇目《陽關折柳》在這裡巡演。整場演出散發著非遺劇目獨特的藝術魅力,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
    西路梆子形成於清朝道光年間,前身為山陜梆子,經商人傳入今河北海興一帶。當地人結合本地的哈哈腔、羅羅腔、柳子戲、漁鼓戲、秧歌劇及地方民歌、鼓詞等說唱藝術,及武術、雜技、舞蹈等民間技藝,形成了西路梆子,並迅速傳播至北京、天津、上海及河北、山東的大片地區,受到觀眾歡迎。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許多老藝人相繼去世,西路梆子逐步瀕於失傳。」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杜中華介紹說:「西路梆子不僅是河北梆子的雛形,也為京劇等戲曲藝術提供了借鑒,傳承西路梆子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近年來,海興縣戲劇史調研組經調查考證,掌握了大量文史和口碑資料,蒐集到大量相關實物,包括清末至民國期間的手抄劇本四十餘件,其中不乏已經失傳多年的劇目。在海興文化部門的努力下,西路梆子在海興一帶再次煥發生機,海興縣樂苑梆子劇團、新馨民間藝術協會、馬廠村劇團等民間藝術團體把西路梆子重新搬上舞台,原汁原味的西路梆子戲在海興一帶再次傳唱開來。
    在海興縣香坊鄉尚德小學,西路梆子市級非遺傳承人張月英、王福霞每週都來指導小學生們練習西路梆子的基本功夫,孩子們一招一式練得有板有眼,「這所小學我每週都要來一次,向有興趣學習西路梆子的孩子們教授戲曲藝術,讓孩子們愛上西路梆子這門非遺藝術、傳承發揚下去。」張月英說,在尚德小學,愛好西路梆子的小學生已有30餘人,其中不乏能唱上幾段的小票友。
    今年,《黃鶴樓》《陽關折柳》等西路梆子傳統劇目深入到全縣農村,先後演出60余場次,讓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非遺文化大餐。「我們現在又整理完成了兩部新戲,馬上就能和觀眾們見面。」海興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非遺辦主任李志興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