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七成學生認為灣區有就業機遇
【特訊】學聯發布中學生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意向調查,68.3%的受訪中學生認為大灣區為將來帶來就業機遇;59%的學生認為帶來升學機會;57.7%的學生則認為帶來創業機會。學聯指,受訪者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實際了解程度為「合格」的僅有二成多,建議當局進一步向青少年加強宣講及普及綱要,適當加入有關就業及升學的資訊,鼓勵學生融入大灣區建設。
學聯和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於5月份開展「澳門中學生大灣區發展意向調查」。調查對象為就讀於本澳全日制中學的學生。是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026份。通過調查,研究人員發現,約五成六的受訪者表示「認同」或「非常認同」《規劃綱要》為澳門青年帶來了很重要的發展機遇;約三成六的受訪者表示「一般」;表示「不認同」或「十分不認同」的不到一成八。
受訪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為自己帶來的最重要的機遇,依次為「就業機會」(68.3%)、「升學機會」(59.0%)、「創業機會」(57.7%)、「多元化發展機會」(52.4%)、「改善生活質素」(24.1%)、「文化交流契機」(19.8%)、「跟上國家發展」(16.0%)。
受訪者未來到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升學的意願,46.0%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或「非常有興趣」、40.4%的受訪者表示「一般」、13.7%的受訪者表示「不感興趣」或「完全不感興趣」。而在2018年調查中,僅有33.9%的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或「非常有興趣」。
受訪者未來到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就業或創業的意願,43.3%的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或「非常有興趣」、43.8%的受訪者表示「一般」、12.9%的受訪者表示「不感興趣」或「完全不感興趣」。 而在2018年調查中,僅有33.9%的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或「非常有興趣」。
學聯指本澳中學生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認知有較大提升空間。受訪者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自評了解程度為「合格」的不到五成;從客觀答題情況看,受訪者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實際了解程度為「合格」的僅有二成多。
學聯建議應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青少年中的宣講和普及,拓展宣傳方式,做到趣味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兼具;在內容上,要特別重視對澳門青少年最為關心的大灣區升學資訊、就業創業資訊、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等方面資訊的傳達和更新,鼓勵本澳青少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搭建青少年成長平台;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區應攜手共建完善的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生活機制,為港澳青少年提供語言、專業技能的培訓,在生活上幫助他們拓展社交圈,增強歸屬感,打造良性循環的人才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