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03月0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普寧英歌舞從山村走向海外
    【中新社廣州3月3日電】(作者 李淩)“我們就是一群農民,能去天安門前表演,真的是想都不敢想!”普寧英歌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來發興奮地對記者回憶說。2008年,普寧南山英歌作為“廣東文藝奧運軍團”的一員,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表演了《英歌飛進北京城》,6分鐘的精彩表演驚艶了全球觀眾。
    回憶當年在首都的表演,陳來發至今激動不已。他說,當時隊員們心裡都鉚著一股勁,一定要把英歌舞最精彩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普寧英歌是一種融戲劇、舞蹈、武術於一身的民間藝術,表演者均為男性。英歌舞威猛、雄渾的表演風格和粗獷、豪邁的精神風貌,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徵,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和推崇。
    300多年流傳至今,潮汕地區的傳統節日以至各種慶典,都少不了英歌舞者的矯健身影。2006年,普寧英歌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普寧英歌舞的擁躉越來越多,這項潮汕地區的民間藝術,已走出鄉鎮,走向世界。
陳來發1957年出生於普寧南山村,18歲開始練習英歌舞,不到三年時間,就成為普寧南山英歌舞隊的第九代“頭槌”,39歲起任南山村英歌隊隊長。
    陳來發說,學會英歌的基本動作和隊形很容易,但要真正領略英歌的精粹,則需要長年纍月的訓練,“要乾脆利落、迅猛灑脫,做到眼到手到神到……”
    “現在的普寧英歌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造型、動作都更加豐富,祗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才能舞得更好,走得更遠。
     ”從藝40多年來,陳來發不斷創新改編英歌舞的表演形式,豐富英歌舞的表演內容,改變了普寧英歌傳承“一師一徒”的守舊模式,培養英歌舞後繼力量。
    儘管已不再年輕,但陳來發對英歌始終保留著一份難以言說的熱情,“祗要畫上臉譜、穿上戲服、拿起雙槌,就覺得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
    2013年,陳來發帶著英歌舞團隊參加了上海世博會、第17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2016年參加台灣第三屆“守望精神家園—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等活動,英歌舞從潮汕地區漸漸走向了大舞台、走向海內外。陳來發說:“我們要傳承精華、不斷創新,超越前人,越舞越紅。”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