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中村集體分紅
二千多村民分二百七十萬元

【中新社南昌2月1日電】(中新社記者 劉佔昆 華山)“分紅去囉!”一大早,63歲的村民張小連樂呵呵地來到了村委會前的廣場上。廣場上,早有許多村民正圍著擺放整齊的數百萬分紅現金拍照留念。
2月1日,位於南昌城西北部的灣里區招賢村迎來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當天,2205位村民首次獲得總額270萬元人民幣的村集體分紅。
招賢村是江西省會南昌的一個“城中村”,十幾年前村民基本靠養豬、種苗木為生,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招賢村大部分土地被徵用。在全國勞動模範、招賢村黨支部書記李文華的帶領下,招賢村依託發展用地和徵遷資金,自主興辦企業,產業延展至建築業、旅遊業。
如今,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集體資產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招賢村成為一個遠近聞名、村集體資產過億元的富裕村。
然而,村集體資產究竟如何分配?招賢村進行了長久的探索。
2018年4月,招賢村被確定為江西省2018-2019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國試點單位。
隨後,招賢村先後完成了清產核資、成員認定、股權配置等各項環節,成立了灣里區招賢鎮招賢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
經過9個多月努力,招賢村在當天實現了產權制度改革後的首次分紅。
正在為股東代表發放分紅現金的李文華說:“今天現場來的村民特別多,大家一是來感覺這個氛圍,二是感覺通過集體資產改革,實實在在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收益,這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
據介紹,改革前,招賢村集體成員收入主要來源自村集體企業工作工資和花卉苗木種植收益,入股了村集體企業的還有額外的分紅。
改革完成後,招賢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股民,無論是否入股村集體企業,年底都將從合作社分紅,村民人均年收入至少增加1000元人民幣以上。
現場領到4000多元現金的張小連,指著手中的股權證書,喜笑顔開。“現在我們村民也是股民了,以後我們年年有分紅、年年有增長。”張小連笑稱,希望以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分紅紅包也越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