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8年12月1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校園民謠影像展滬開幕
回望最真摯動人的青春心聲 
    【中新社上海12月5日電】(記者 陳靜)從清末學堂樂歌的啟蒙,到不同年代學生歌謠的發展,校園民謠的每一次形象轉身,都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歌曲和與之互文的時代主題。
    “青春心聲:中國校園民謠影像展”5日在華東師範大學開幕。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學部圖書局石印本《詩經古譜》,小薄膜唱片——《教我如何不想她》,收入《畢業歌》的黑膠密紋唱片——《冼星海、聶耳作品選(一)、(二)》,磁帶《校園民謠》合輯三輯,北大原創音樂20年紀念唱片……眾多懷舊物件令觀眾睹物回憶起校園年華。
    據悉,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開啟中華民族連綿不絕、悠久而豐盈的民謠世界。隨著近代新式學堂的建立與興起,校園民謠激蕩其中,于不同年代吟唱出一代代學子最真摯、最動人的青春心聲。
    鴉片戰爭以後,從教會學校到新式學堂,普通學校音樂教育開始興起,在音樂課上學唱的歌曲被稱為“學堂樂歌”。此後,隨著官方及私立新式學堂的設立和普通音樂教育的興起,學堂樂歌成為了20世紀初一股新的音樂社會現象和時代潮流。中國近代學制正式建立後,學堂樂歌也逐漸從教會學校走入更多國民課堂,並在一批音樂教育家和社會有識之士的自覺努力下,形成了一股新的音樂潮流。
    另一方面,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興辦的教會學堂引入西方文明,開設音樂課程,課餘組建歌咏團。一種新的音樂形態從學校中生長出來:借用西方音樂的形式和方法填寫國文歌詞,通過合唱表達本土文化和情感。
    1978年12月,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校園民謠”也經歷了中國流行音樂史與校園文化生活輝煌的一幕。上世紀80年代末,用吉他  彈唱民謠成為了大學裡重要的社交活動,寫歌也成為了一種記錄青春的方式,1990年代校園民謠迎來黃金時期。
    展覽主辦方表示,回顧歷史,每當發生重大變革,總是先從校園裡迸發出燦爛的歌謠文化,並帶動了整個社會精神面貌的提昇。校園民謠最可貴的部分在於真實記錄著每一代年輕人身處的世界、正在發生的故事、正在體會的感受。用簡單的伴奏吟唱如詩般的歌詞,它的本真與純粹,溫柔與激昂,正是民謠這一形式本身自古的傳承。
    據瞭解,本次展覽力求以實物圖文、音像播放、紀錄片展映、專題論壇及現場演出等多種媒介互動形式,展現出不同時代中國校園民謠的聲影景觀、學子們的青春心聲以及所反映的青年文化和社會精神的內涵變遷。
    據悉,展覽期間,華東師範大學將舉辦《青春心聲:校園民謠的時代回響》主題論壇,師生將共同回顧不同時代校園民謠的形式和主題,更深入地探討校園民謠對於校園文化、青年文化的價值。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