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8年08月2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七夕」並非情侶專屬
 傳統節慶生發新意涵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應妮)七夕這天,回溯“七夕”歷史或許會讓當下的中國民眾更好理解這個傳統節日。學者稱,七夕其實並非未婚情侶的專屬節日。
  七夕,從漢代以來日益成為流傳廣泛的重要民俗節日。在承載了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之外,七夕節日傳統還包括乞巧乞美乞智、曬衣曝書、祭拜“巧娘娘”等不同傳統習俗,因此各地也有“女兒節”“乞巧節”“小人節”等各種不同稱呼。
  作為永恒的主題,“愛情”元素在七夕永遠不會過時。
  長期關注傳統節日的學者李漢秋一直呼籲將七夕設為“中華情侶節”。但他指出,以牛郎織女為形象代表的七夕情侶節,不單屬未婚情侶,而應涵蓋各個年齡段的夫妻。中華民族重人倫、重家庭,情侶夫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倫關係之一,是一個家庭穩定與和諧的基石。
  在他看來,牛郎織女的情感世界,在當今也是有生命力的婚戀觀。“兩情久長”是對愛情的忠貞不渝,“牛郎織女的愛情超越了那種低俗的、光考慮物質欲望的婚愛。織女身為天上的公主,滿足于樸實的、平民的長久夫妻生活,牛郎對自己的妻子,也是一心一意、誠心誠意地呵護著。他們所展示的是一種追求高尚人格,不看重權勢和金錢,而注重人品優劣的愛情觀。”
  “乞巧”則是傳統七夕的重要內容。
  從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明代仇英《乞巧圖》可見,在庭院中設香案,上有瓜果、鮮花、針線等,一群仕女聚在庭院中,對著星空祭拜。古代的乞巧是女子對於心靈手巧和美好姻緣的期待,在某些地區甚至具有女性成年禮的意涵。而在今天的“中國乞巧文化之鄉”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乞巧”被賦予了全新含義。
  西和縣的七夕乞巧從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前夜開始至七夕深夜結束,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蔔巧、送巧七個環節。但如今的“乞巧”願望不再限於“柴米油鹽”。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逵夫坦言,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女性科學家、作家及高管人員比比皆是,她們更多的願望是實現自我人生價值。隨著時代的變化,乞巧的成員也在改變,以前僅限於未婚女子參加,現在也有所擴展。“獨立、自強、自信”也成為當地婦女對“乞巧文化”的另一種延伸和演繹。
  事實上,今天該如何過七夕的答案祗有一個:傳統節日祗有找到與現代社會、時代精神的契合點,才能更好傳承發展。
  北京聯合大學研究員張勃認為,節俗本身是文化內涵的載體,傳統的諸多習俗,都具有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潛力。積極利用傳統元素,適當吸收外來文化要素,同時積極發揮民眾的創造力,形成新的創意,發明新的活動。“單身男女不妨參加一次相親大會,戀愛中的情侶可以手寫情書作為禮物。”
  而在文化和旅遊不斷融合的今天,張勃還建議去甘肅西和、浙江溫嶺、山東沂源、山西和順、湖北鄖西、廣州天河等七夕文化豐富的地方,親自感受七夕節的地方特色與多樣文化傳統。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