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10月3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於是之夫人首度親撰回憶錄 濮存昕再憶前輩典範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中新社記者 高凱)談到中國話劇,不得不提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北京人藝);而談到北京人藝,著名演員於是之又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於是之先生無論如何是我們這行、還是我們這個專業系統中,都是至高無上的一個典範。”25日,於是之夫人,94歲的李曼宜親撰的回憶錄《我和於是之這一生》在北京發佈,著名演員濮存昕憶及前輩感慨無限。
    從《龍鬚溝》裡的程瘋子到《茶館》裡的王利發,從《青春之歌》裡的余永澤到《丹心譜》中的丁文中,於是之憑藉表演天賦和超出常人的努力,被認為是一位藝術標桿式的偉大演員。
    2013年1月20日,於是之永遠地離開了觀眾和舞台。今年10月,先生逝世6年有餘,94歲的李曼宜首次撰寫的回憶錄《我和於是之這一生》終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在這本回憶錄中,李曼宜起筆自1949年春兩人的相識相知相愛,講述了二人初建家庭時的瑣碎幸福,成為父母后的養兒之樂,更有於是之此後60餘年裡在話劇表演事業和個人命運上的艱難跋涉。
    再憶於是之,濮存昕在現場談及這位前輩“表演的厲害”,他以《茶館》為例稱,“第一幕各色人等的上場都是攜風帶雨光彩照人的,如八仙過海,各顯精彩,戲,不以王掌櫃為主,是之先生這場是串兒,就像串著糖葫蘆的籤子,守著‘配’的本分,穿針引線把戲給每個上場的角兒托得舒服,襯得妥帖。戲都是別人的,但是觀眾恰恰眼睛離不開他。這種含蓄、藏珍的藝術追求,值得後輩演員學習。”
    《我和於是之這一生》讓濮存昕看到了熟悉與不熟悉的於是之。他對書中講述於是之和李曼宜的戀愛史部分特別感興趣,“那是我此前不知道的,從中也可以看出父輩們在新中國成立前後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中的生活和戀愛狀態,我覺得寫得真實極了,一點造作都沒有,這是特別好玩的,是特別願意看的。”
    至於書中於是之和石揮的親緣關係部分,濮存昕也認為很有意思,此前祗是道聽途說,在這本書裡看到了系統的梳理,從中可以看出於是之在走上表演道路的過程中石揮那獨特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濮存昕看來,這本回憶錄不是作家書,不是名家書,而是一個老人旁觀北京人藝的發展,旁觀於是之一生的成長,一直到他晚年疾病纏身等等,諸多細節不急不慌娓娓道來,文字有著老派人的樸實無華。
    《我和於是之這一生》在於是之和李曼宜一生經歷的主線之外,還穿插點綴了許多“旁逸”的珍貴細節。
    李曼宜在中央實驗歌劇院時期曾跟隨錢學森夫人蔣英學唱,上世紀80年代末兩對夫婦公園偶遇,錢學森那句“你是我佩服的第一個演員,我看了你的文章,我認為你說的道理是對的”,讓於是之在回家的路上興奮不已。
    此後錢學森還寄來自己的書以及夫婦合影給老友留念。上世紀80年代中期謝晉邀請於是之在《赤壁大戰》中飾演曹操,為此於是之做了充足的準備,並寫下了詳細的演員日記。後電影因故未拍攝,成為於是之一大遺憾。這份演員日記首度完整地收入書中,從中可看到於是之對角色的揣摩過程。
    此外,這本回憶錄收入目前最為完整的於是之年錶,系統梳理了於是之藝術的一生,以此致敬這位永存于舞台的老藝術家。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